Advertisements

千萬不要盲目「用手觸摸逝者身體」!入殮師給出忠告:「與恐懼無關」就算是最親的人也不行

有這樣一種職業,它收著活人的錢,卻給死人辦事;他出席別人的喪禮,卻很少出席自己家人的婚禮。

這份職業並非電影里茅山的道士趕屍捉鬼,也並非廟裡的神婆辟邪驅凶。它是國家認可的正規職業,甚至還有大學專門為這一職業開設的課程。

這個職業就是「入殮師」!

他們為死去的人們擦拭身體沐浴更衣,為死人扎花送行。他們工資不高,還要承受他人議論。

Advertisements

有人說「為死人沐浴更衣有什麼困難的!」但是來到這裡的死人,卻並非所有人都是自然死去的逝者。和那些自然死去的人們相比,非自然死者的往往更加恐怖!

軀體的拼接、傷口的縫補,曾有許多人選擇這個行業,卻大多因為恐於屍體,或是不滿足於並不算高的薪資等各種原因選擇放棄。

真正能在這個行業堅持下來的,除了心中堅定的意志,不懼家人親友的偏見,還要擁有過硬的職業知識。

比如許多人會因為傷感想要撫摸觸碰逝去親人的身體,然而對於入殮師來說,直接用手去觸摸,卻是行業大忌!

Advertisements

入殮師:千萬不要盲目觸摸身體

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卻總是要經歷生老病死,親人分別。逝去的人靜靜永眠,身體隨著溫度的失去漸漸冰涼。卷著親人的悲傷,獨自消散在世間。

若是有人在入殮師的面前想要最後擁抱逝者,或是親自為逝者沐浴更衣,那麼必然會得到入殮師的制止。

有人罵他們多管閑事,有人罵他們不曉悲哀。然而在入殮師的眼中,那些死去的屍體,就如同一罐隨時可能爆發的毒氣彈。

Advertisements

我們的身體周圍,存在著大量的細菌病毒。在平日里,身體內正常運作的免疫系統,會幫助我們將有害的病毒細菌抵抗在體外。

然而當人體死後,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逐漸終止。就如同人人恐慌的艾滋病毒,便是攻擊人體內的淋巴細胞,讓患者的免疫系統失去抵抗能力。

艾滋病不會致人死亡,它的死因是因為失去了免疫系統的患者感染了其他的疾病。

屍體也是同理,沒有了免疫系統,人體便成為了這些細菌病毒的溫床。如果隨意接觸死者的身體,很有可能導致來自死者體內病毒的傳播。

Advertisements

當然,可能會有人說,自己也接觸了死者的身體,為什麼一點事情也沒有?

因為這本就不是一個必然確定的事情,就比如一個骰子,普通人自然沒有辦法確保每次都能擲到6點。麻將牌摸到三個北風,也不能保證這把必然能杠。

但防患於未然,便是入殮師的職責之一。而除了科學的因素,還要考慮一些習俗以及逝者家屬的信仰問題。

比如信佛之人便會認為,在人死後8到16個小時內不能觸碰死者的身體,如果喝了酒吃了肉,甚至不能靠近死者。

Advertisements

同樣地,在另一些地方看來,如果隨意觸碰死者的身體,是一種對死者不尊重的行為。因此他們會讓逝者保持身體最原始的狀態,不許別人觸碰。

除此之外,在人死後屍體開始僵硬,如果逝者的家屬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力量,就有可能讓逝者的屍體造成傷害。

因此,不論習俗、信仰、還是科學,入殮師都會制止逝者的家人去觸摸逝者。

而輪到入殮師親自為逝者清洗屍體、梳洗妝容的時候,也會嚴格地遵照標準,做好防護措施。

Advertisements

那聊了這麼多內容,可能會有人好奇這個「入殮師」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每天的工作又是什麼?那麼這裡就和大家講解一下,入殮師,到底是怎樣的職業。

入殮師:理想和現實並不相同

在2008年的高分電影《入殮師》中,有著這麼一句用來形容入殮師的話語:「讓死去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他永恆的美麗。」

入殮師的工作,便是讓逝者「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然而卸下這些華麗的修飾描述之後,他們的工作,卻漸漸變得恐怖起來。

Advertisements

長期面對各異的屍體不談,在維持自身形象的同時,可能還會面臨死者家屬情緒失控時的暴力。他們不敢和家人提自己的工作,甚至不敢出席親人的婚禮。

長久以來,除了真心熱愛這個工作的人,絕大部分的從業者都會選擇更換職業。而如果心裡的積鬱得不到抒發,甚至可能讓自己患上輕度的抑鬱。

少數人的成功,讓許多人只看到了入殮師光鮮亮麗的一面。例如被無數人吹捧的「將入殮上升為藝術第一人」的「故人沐浴創始人吳津娜」。

人們看到了她19歲去往日本留學,看到了她自心底熱愛,並且傾心於這份工作,看到了她創建了團隊,創建了「故人沐浴」。

卻沒有看見她身後更多的入殮師從業者真正的工作現狀,沒有看見並非所有人都能擁有留學的能力。她的經歷,別人根本無法複製。

人們常說,現實比電影更加魔幻。許多人因為一部《入殮師》對這個職位充滿了嚮往,卻忽視了主角也曾因為自己的身份,曾經遭受過的冷落和偏見。

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名字叫做《青年入殮師》。和那部被世人熟知的高分電影不同,它的故事,為我們揭露了那些基層的,普通的入殮師們的日常工作。

馮磊,紀錄片拍攝時25歲,和吳津娜不同,他的人生更加貼合我們普通人的道路。

馮磊畢業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專科院校。他沒有前往國外留學,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就是因為受到了電影《入殮師》的影響。

家人的反對沒有讓馮磊改變志向,在畢業之後,馮磊便成功進入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入殮師。

一切就如同他所想象的那樣,實際的工作和學校的學習有很大不同。這個崗位,不僅需要學習禮儀,學習縫補,學習醫學,甚至還要學習營銷。

每天,馮磊要面臨形形色色的家屬,面對形形色色的屍體。屍體存放時間長了會有異味,會變形變色,而他們還要為屍體排除體內的污穢。

有很多次,馮磊都強行忍下嘔吐的慾望。他覺得自己入行了,是真真切切地為逝者送行。

他以為經歷了三年的工作,自己早已對這些場景麻木。直到不久之後,馮磊遇到了一個因車禍而喪生的阿姨。

並非正面的碰撞,而是直接被渣土車捲入車底。那早已看不出模樣的身體,讓馮磊在心裡厭惡起這個職業。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