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夫妻花費1億改建破敗山村!長城腳下的神秘村吸引「隱形富豪入住」抱團養老 老房子變得乾淨宜居


10年前,闞冬和丈夫秦劍鋒

在北京慕田峪長城腳下的一個隱秘小山村裡,

安了一個家。

村裡家家戶戶,抬頭就能看長城,

闞冬的家兩層樓,

出門就是小森林,

跟著24節氣過日子。


Advertisements


夫婦倆還拿出前半生的積蓄,

花了1個億在村裡修路、建民宿、開餐廳……

幫助200個原住民找到新工作。

村子改建過程中,

Advertisements

吸引了不少「大有來頭」的人定居,

最多的時候,

住著30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隱形富豪,

這些人搬過來就不想走,一住就是6、7年。


Advertisements



最近,他們還造了一個民宿,
請來4個不同國家的青年設計師一起設計,
拿到不少國際建築大獎。
闞冬說:「一個中國北方的鄉村
能讓世界各地的人有歸屬感,
我們能住在這裡,
即使花光積蓄,也覺得值得。」


Advertisements





北溝村,位於北京懷柔區渤海鎮,是慕田峪長城腳下的一個小村子,常年住著130多戶人,家家戶戶每天出門,抬頭就能看到北京最有名的一段野長城:箭扣長城。

Advertisements


10年前,闞冬第一次跟隨從事鄉建工作的丈夫秦劍鋒來到這裡。她記得那是一個3月,一進村就驚訝地發現,村民們都在樹上。

原來一到春天,村裡的人就會爬上樹剪枝,連80歲的老太太也盤著腿坐在樹上幹活,看著有趣,卻又忍不住為他們擔心。


那時候村裡十分破敗,靠種板栗為生,日常運輸靠毛驢,房子的頂上都蓋著廉價的彩鋼瓦。

但長城壯觀的景象就在眼前,夫婦倆被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迷住了,當即決定要在村裡建造一個自己的家。

Advertisements

村民們的素質高了,也更有契約精神。外來者可以安心地在村裡建造房子,不必擔心毀約。這些漂亮的建築,其實最後都會無償地留給村民。

北溝村傳統民居

Advertisements

搬進北京五環外的破村子,邊吃飯邊看長城

闞冬和丈夫的家建在一片佔地1000多平米的宅基地上,他們保留了一長排老房子,又在它的對面建起了一棟新房子,一共花了500多萬(rmb)。



當時闞冬對設計師的要求是:新建的房子「看起來必須就是北溝村的」。於是材料都用了本地的紅磚、核桃木,還選了一些村裡生產的琉璃瓦做裝飾。

新建的房子共有二層,挑空的Loft結構,是一家四口主要生活的區域。客廳可以容納十幾個人一起聊天、烤火。在餐廳,可以一邊看著山村的風景,一邊吃飯。


被保留的老房子,建築外觀維持不變,內部做了簡單的粉刷翻新,變成了4間卧室,供朋友來玩時留宿。

被保留的北溝村老宅

丈夫秦劍鋒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有一種「長城情結」,特地在家裡的二樓設計了一個觀景台,坐在那裡可以看到長城盤踞在山頂的全景。

每次有鄰居朋友到家裡來玩,都會上樓專門從那個角度看一眼長城,夫婦倆不厭其煩地介紹長城相關的歷史文化。


「長城象徵著一種團結,就像我們這個村子,大家齊心協力。」自從住到了北溝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秦劍鋒都覺得長城給自己一種精神上的力量。


每年有一大半的時間,夫婦倆都在北溝村度過。到了周末,孩子從寄宿學校回來,也和爸媽一起生活在村子里。

與此同時,他們心裡還冒出了一個更大、更強烈的念頭:要拿出前半生的積蓄,讓這個村莊變得乾淨、美麗、更宜居。


為了讓村子「活」起來,不知不覺花光一個億

早年村裡有一個琉璃瓦廠,每天冒著濃煙,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被一位喜愛長城的老外發現後,出錢投資改造成了中國第一家鄉村遺址酒店:瓦廠酒店。


闞冬很喜歡瓦廠的改造,但同時又覺得可以從老外的視角走出來,融入更多本地文化和當代中國人的審美,而不僅僅是建一個外國人喜歡來度假的地方。

闞冬在瓦廠酒店

幾乎沒有多少猶豫,她和丈夫就拿出大筆積蓄接手了瓦廠酒店,同時還開始為村裡修路,建造社區文化中心、民宿、餐廳……不知不覺,兩人在北溝村花掉了1個億。

丈夫秦劍鋒有著多年的鄉村改建經驗,他告訴闞冬,光燒錢不能真正復興一個村子,必須讓村民們從內心深處發生改變。


於是他們和村書記一起,辦了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建造了新的社區文化中心,設立了圖書館,變著花樣激勵村民來打卡上課,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北溝村的長城打鼓隊

造民宿,三成收益給當地村民

2015年的時候,闞冬想造一個新的民宿,讓來村子的人能夠有更多理由留下來,也能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她在網上看到了建築師劉涵曉的作品,非常喜歡,打電話簡單溝通後,對方從上海來到了北溝村。

建築師劉涵曉

劉涵曉是南京人,曾在國外留學、工作多年,他對北方的農村並不熟悉,因此特別認真地研究了北溝村的歷史、地理風貌和原有的建築形態。

進入村子後,他首先去找體驗:「我忘記自己是個建築師,從一個個很微小的角度去感受這個村子。」

劉涵曉和他的團隊在建造民宿

劉涵曉住遍了村裡不同的房子、房間,了解傳統的生活方式,家家戶戶之間是怎麼互動的。

團隊還有三位建築師,分別來自葡萄牙、加拿大、日本。4個年輕人在村裡同吃同住,一邊設計,一邊和村民打成一片。


房子從設計到落成整整花了近5年,一磚一瓦的搭建都靠北溝村本地的建築隊完成。

村民們從一開始質疑建築師的選擇,到後來反而給建築師一些建議,甚至主動提出:「這款磚我們是不是可以壘得更好。」


建築的選材和闞冬家一樣,都盡量使用本地的自然材質。室內經過反覆實驗,選擇了硅藻泥,既顯得靜謐、柔和,又保留了一點農村原始的「粗糙感」,令人覺得很親切。


三卅民宿共有16間形態各異的屋子

現在有很多民宿都特別注重私密,但劉涵曉卻打破了這一點。每一棟房子都有獨立的院子,但並不是封閉的。坐在院子里,可以和鄰居目光交流。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讓住客在各個角落都能更舒服地看到長城,另一方面,闞冬和建築師都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夠更多地走出去,感受整個村子。

俯瞰三卅民宿屋頂

民宿開業後,沒有任何客人反映隱私的問題,反而覺得開放式院落的設計很有意思,這讓劉涵曉特別開心。


大部分人都沖著長城來到這裡,怎樣表現長城這個元素也是對建築師的考驗,最終劉涵曉選擇了一個出其不意的方式。

站在民宿的後方,朝著長城的方向望去,每棟房子的屋檐串聯起來,會形成一個曲線,就像長城為山脊勾勒出的線條一樣——屋頂的線條在向長城致敬,這個設計被巧妙地暗藏在屋檐里。



民宿落成之後,取名「三卅」,已經拿到了建築界的5個大獎。這是中文數字三十三的意思,其中代表著闞冬和丈夫的決心:收益的33%拿出來給當地村民,33%給企業與員工,33%回饋社會。

「原住民和外來者要互惠互利。誰也不能自私地掙快錢,每走一步都更長遠地考慮各方的利益和感受,這樣村子才能良性發展。」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