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長大才知身世!「大姑竟是生母」喊不出口成遺憾 靠哥哥扶持「兩人其實無血緣」

如果在打拼事業的過程,總是能有背景強大的兄弟姐妹支援,難免會被貼上「靠家裡」的標籤,時常和哥哥一起合作的大陸男星楊志剛就因此被大眾認定,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順遂人生。然而誰又能想到,他卻有著極其心酸的過去,如今一直照顧他的哥哥,甚至不是親生哥哥。

1977年,楊志剛在大陸承德市一個六口之家呱呱墜地,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三個哥哥。

Advertisements

爸爸姓郭,哥哥也姓郭,為何同父同母的兄弟會不同姓呢?這背後是一段令楊志剛難以釋懷的往事。

楊母的身體一向不太好,生下楊志剛以後更是每況愈下,醫生曾告知,這樣的身體情況,可能最多維持十八年。

Advertisements

為了表達對另一半辛苦付出的感激,楊志剛爸爸決定,讓剛出生的小兒子隨母姓。

當時,家裡人口眾多,生活拮据,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困難,更別說讓楊母保養身體了。

於是,聞訊趕來的外婆提出了一個建議,既然孩子已經改姓楊了,不如過繼給舅舅家。

Advertisements

正好舅舅多年膝下無子,楊志剛過繼以後作為獨子,又是自家親戚,肯定不會虧待他。

雙贏的辦法得到了兩家一致同意,從此以後,楊志剛管親媽親爸叫大姑、大姑父,而管舅舅、舅媽叫爸、媽。

姓氏可以改變,卻割不斷親情的紐帶。

小時候,楊志剛常常去姑媽(實際上是親媽)家玩耍,姑媽對這個小兒子甚是疼愛,常常給他開小灶做好吃的。

哥哥們也帶著這個小弟弟一起玩耍,爬樹、掏鳥蛋、玩遊戲……只要跟著郭靖宇,就會有數不清的快樂時光。

那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志剛,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覺得姑媽和哥哥們都對自己太好了。

而隨著楊志剛逐漸長大,他開始發現了異樣,比如,三個哥哥和鄰居都喜歡叫他「郭小四」。

楊志剛心裡很是疑惑,但又不敢問,隱隱約約覺得問出來哥哥就不帶自己玩了,於是,他只好將疑問深埋心底。

Advertisements

事實上,大人們總是容易低估孩子的敏感程度,覺得只要給夠補償就可以修復一顆受傷的心。

而對於孩子來說,愛與被愛都需要證明,一個孩子若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答案,常常深陷自我懷疑。

有一次,郭靖宇打算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爬山,其他孩子嫌楊志剛太小,就讓郭靖宇不要帶著這個「拖油瓶」。

郭靖宇也僅比楊志剛年長五歲,玩心大起時哪還顧得上這個弟弟,於是興沖衝來找郭靖宇的楊志剛,眼睜睜地看著哥哥和其他人越跑越遠。

他只得拚命地在後面追哥哥,奈何年紀小體力不足,一個不小心就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聽見弟弟哭聲,郭靖宇才終於反應過來,他趕忙跟其他孩子告別,轉身跑向弟弟,看著手掌磨破皮的弟弟,心疼極了。

自那以後,郭靖宇對弟弟更加照顧,走到哪兒都帶著。

Advertisements

兄弟倆的感情日漸深厚,而楊志剛心底的疑問卻沒有隨著時間消解,他終於問出了那個問題:

「為什麼你們都管我叫郭小四呢?」

Advertisements

郭靖宇一時語塞,想著弟弟逐漸長大,真相終是瞞不住,於是將彼此是親兄弟的事實告訴了楊志剛。

那一刻,楊志剛的心裡五味雜陳,他不明白,為什麼父母要將自己送人?是因為我不夠聽話嗎?

多年疑惑有了答案,他卻沒有感到輕鬆,反倒成了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Advertisements

儘管委屈不滿,但楊志剛對親生父母的愛還是難以割捨,他知道「姑父姑媽」的喜好和習慣,也總是記掛著他們。

可記掛歸記掛,他知道,那個家終歸是回不去的。

一邊是親情羈絆,一邊是心結難解,楊志剛的性格悄悄地發生改變,他不再那麼活潑開朗,而是變得內向起來,上學也獨來獨往,顯得很孤僻。

郭靖宇察覺到弟弟的變化,愈發地感到內疚,他覺得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更加下定決心要補償楊志剛,無論是生活上,還是事業方面。

這也為他日後盡心在自己的作品中扶持弟弟,埋下了伏筆。

到了國中,如同其他叛逆期的孩子,楊志剛無心學習,不僅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跑出去打乒乓球。

一次,他趁自習溜出去打球,被老師發現沒收了球拍,本就敏感的他,更加自暴自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郭靖宇得知後,深感自責,因為那個被沒收的球拍是他送的,同時也為弟弟的未來憂心不已。

終於,在深思熟慮後,郭靖宇對楊志剛提出建議:考藝校,學舞蹈,今後也算一門技術。

年少懵懂的楊志剛對舞蹈並沒有什麼概念,想著應該和武術差不多,又不用背書學習,就聽從了哥哥的建議,自此踏入了藝術表演的大門。

那時的楊志剛已經14歲,過了學舞蹈的最佳年齡了,作為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意味著他要比同學付出更多的努力。

同學輕易就能完成的動作,他做一次就痛不欲生,每天早上起來,骨頭都跟散架似的。

對於當初勸自己學舞蹈的哥哥,他頗有微詞,一度想要退學,可郭靖宇一直關注著弟弟,時刻督促著他,楊志剛不得不堅持下去。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者也能居上。六年間,他從毫無舞蹈基礎一直跳到成為班上的佼佼者。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在進入藝術學校的第二年,楊志剛就收到了生母病重的消息。

只有15歲的他,火速趕回家,與哥哥們一起盡孝,他特別想叫一聲「媽媽」。

可是,那聲「媽」就是梗在嗓子裡叫不出來,他踟躕很久,直到母親離去,也沒能開口,這件事成為他終生的遺憾。

母親離開後,楊志剛一夜長大,更加發奮練舞。

從藝校畢業後,他前往北京舞蹈學院進修,1999年,又憑藉出色的舞蹈功底成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以後,楊志剛的人生隨之改變,他的事業與愛情都將在這裡開啟。

在北電讀書時,楊志剛一直過著平平淡淡的大學生活,在眾人裡楊志剛不是最出色的那種人。

就這樣到了快畢業的時候,楊志剛參加了一場學校聚會,在聚會上他注意到坐在對面的一個漂亮女孩,對她一眼淪陷。

這個女孩叫張靜,是配音班的學生,和黃渤是同班同學。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