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臨終「我想回家」!土皇帝帶「3個老婆和8噸黃金」逃亡美國 揮霍一空「想回鄉被拒絕」晚年遭到報應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雖然國家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但是各個省份依然有殘餘的軍閥勢力。

其中,盤踞寧夏的就是人稱「寧夏王」的馬鴻逵。

他曾任寧夏省主席長達17年,集兵權和政權於一身,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軍閥帝國。

後來追隨國民黨敗退台灣,然而蔣介石並不收留他,他只能又帶著8噸黃金和自己的三個姨太太逃往美國。


Advertisements

馬鴻逵


正是這樣一個在寧夏作威作福的「土皇帝」,彌留之際,卻呼喚著想回家。

按理說,這麼多的資產應該夠馬鴻逵安度晚年,但他的結局卻是窮困潦倒,客死他鄉。這個作惡多端的馬鴻逵,哪還有家可以回呢?


隨風倒的馬鴻逵

馬鴻逵出生在一個習武世家,他的祖父曾幫助當時的清政府鎮壓陝甘回民起義,勸說同族侄女婿投降清政府,被左宗棠贊為「良回」,自此在左宗棠麾下任職。

父親馬福祥中過武舉,與其兄一起招募士兵幫助清政府鎮壓農民起義,得到清政府的重用。

在這樣的家庭中,馬鴻逵從小就讀書習武,按照家人的打算,他應該進入朝廷接替父親的職位,為清政府賣力。


Advertisements

馬鴻逵


長大後,他在學堂學習期間接受了先進的教育,見識到了清政府的懦弱,這讓他對清政府愈發不滿,於是多次參加反清活動,還加入了同盟會。

結果被清軍逮捕扔進了大牢,多虧了父親馬福祥四處活動才將他撈出來。

馬鴻逵出獄後,他的父親怕他再惹是生非,一氣之下就把他扔進甘肅陸軍進修。

後來又帶到自己統帥的軍隊擔任寧夏新軍統領。在這裡,馬鴻逵學到了很多,也讓他不再著眼於寧夏,而是嚮往更廣闊的世界。

清政府滅亡後,袁世凱復辟帝制,當時各個地方的勢力都很大。

袁世凱擔心他的軍閥小弟會頂替他,於是想方設法地牽制他們,下令每個地方勢力都派一個人質到北京,馬鴻逵也在其中。

為了拉攏馬福祥,袁世凱還讓年紀輕輕的馬鴻逵出任侍從武官,直接在他手底下任職,並委以重任。

Advertisements


袁世凱


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接任了他的位置,馬鴻逵迅速地投靠了段祺瑞。

當時,各地軍閥都想擴大自己的地盤,連年進行著大混戰。

馬鴻逵在這個最黑暗的時間段,為了避免自己的隊伍被吞併,四處尋找「大哥」當靠山,於是開啟了在各個強大勢力之間左右逢源的歷程。

Advertisements

北伐戰爭最開始的時候,馬鴻逵找的「大哥」是馮玉祥,他帶領自己的部隊投奔了馮玉祥。並不斷養兵,增強自己的實力。

當時,一些小軍閥也率領自己的部隊加入馬鴻逵的隊伍,這讓他的實力大漲。

馮玉祥五原誓師後,讓馬鴻逵帶著他自己的第四路軍配合北伐,馬鴻逵在這些戰爭中不斷擴充武器裝備。


Advertisements

劉志丹


他的手底下有一名共產黨員劉志丹,馬鴻逵受此人影響很大。後來蔣介石下令「清剿共產黨」時,馬鴻逵還專門派人將劉志丹安全送出國民黨的軍隊。

後來,北伐戰爭結束,馬鴻逵覺得馮玉祥這裡不是久留之地。

在蔣介石的拉攏下,馬鴻逵又「跳槽」到了蔣介石那裡,還被蔣介石收編成第15路軍,馬鴻逵一理所當然地擔任了總司令。

在蔣介石手下任職的時候,馬鴻逵轉過頭擁蔣反馮,打起了自己之前的「好大哥」。

來到蔣介石麾下後,為了獲得蔣介石的信任,屢次參與圍剿紅軍的戰鬥。因此馬鴻逵成了蔣介石面前的紅人,在國軍將領中節節高升。

由此可見,馬鴻逵此人見風使舵、隨風倒的本領極高。


寧夏土皇帝


Advertisements

馬福祥


馬鴻逵的父親馬福祥在寧夏盤踞了很久,馬福祥死後,馬鴻逵就繼承了寧夏的勢力,成了寧夏的實際首領。

其實,在中原大戰結束後,馬鴻逵盯上了河南這塊寶地,他希望蔣介石能夠讓他在河南駐軍。

因此蔣介石即便任命了他去寧夏,他還是賴在中原不肯赴任,寧夏則交給他人打理。

然而河南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蔣介石並不願意給這樣一個半路才來投靠他的人。

再加上馬鴻逵跟蔣介石的親信劉峙有過節,劉峙自然也不願意自己的敵人掌握優勢,就在蔣介石面前大力詆毀馬鴻逵。

蔣介石本就認為寧夏不重要才將這個交給馬鴻逵,如今他還挑揀上了。蔣介石不給馬鴻逵任命書的同時,還利用劉峙壓迫馬鴻逵。

馬鴻逵這時孤立無援,唯一肯幫他的父親也已經去世。在蔣介石的催促下,馬鴻逵灰溜溜地跑回了寧夏。

Advertisements

寧夏遠在邊陲,交通不便利,蔣介石也懶得管這裡,所以給馬鴻逵的權力很大。剛上任的他,為了在蔣介石面前好好表現,他還裝出一副「勵精圖治」的樣子。

馬鴻逵


新官上任三把火,馬鴻逵一上任,就喊出要「學習三民主義」,還要「消滅煙毒土匪」,讓寧夏人民富起來的口號。

然而,口號喊得挺響,卻是光打雷不下雨,沒有一點實際的表現。

沒過多久,馬鴻逵的本性就暴露了出來。而他也常常將「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這句話掛在嘴邊,併當成人生信條,開啟了自己在寧夏的獨裁時代。

按馬鴻逵的話來說,在哪裡都要先搞錢。

他開始學習封建的剝削制度,清查核實寧夏的地畝,想方設法加重老百姓的稅收,當時寧夏的人民一度被沉重的賦稅壓得喘不過氣。

他還在銀行私印貨幣,強迫寧夏的百姓換取他的新幣,以舊換新也並非等額,而是折半。

馬鴻逵更是利用自己的權利,將寧夏的經濟命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借興辦實業的名義大肆斂財,以此建立起以家族產業為核心的官僚資本。


馬鴻逵


馬鴻逵剛回到寧夏時,就開始招兵買馬來穩固自己的勢力。從寧夏地區大量徵兵,運用「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方式壯大他的隊伍,導致不少家庭支離破碎,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由於蔣介石給了馬鴻逵寧夏地區官員的任命權,於是他開始改組各級政權。而馬鴻逵任人唯親,他挑選官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忠於他和他的家族。

寧夏從上到下,大小官員,莫不是對馬鴻逵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每次手下有什麼重要事情需要彙報,早上都得在他的辦公區域先等候一段時間。

等馬鴻逵召見後,先給他問安後才能彙報事件,馬鴻逵處理事情也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決斷。當時,他的下屬生動地把這個程序叫做「上朝」。

為了獲得更多權力,馬鴻逵想方設法趕走蔣介石任命的官員。

這時蔣介石才反應過來自己是放虎歸山了,派出孫殿英去西北地區督辦。


孫殿英


誰料,孫殿英率八萬人的軍隊西進時,卻遭到來自西北「四馬」的阻攔。

經過幾番戰鬥後,孫殿英潰敗而逃。而蔣介石也分身乏術,無力再管轄寧夏地區了。至此,馬鴻逵將寧夏圍成了一個鐵桶,無人敢於挑戰他。

馬鴻逵在寧夏做了17年的「土皇帝」,他在的時候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給寧夏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寧夏人民的生活堪稱暗無天日。

不過,隨著解放軍的到來,馬鴻逵的好日子也就要走到頭了。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