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4婚娶小50歲嬌妻!前三任都是神仙級美女,倫敦最酷華裔靠「吃」打出一片天下 爽翻:我還能擁有愛情

人生就彷彿是一出沒有觀眾的戲,眾人匆匆從你身旁走過,只有你自己一人能夠在台上翩翩然,或是手足無措。有些人的戲就像是網路爽文一路金手指大開、打怪升級,有的人的戲卻恍若是千山萬嶺,路途上充滿了波折。周英華的前半生就像是一出狀況百出的戲,到了高潮但他卻不願讓人細觀,只想去證明,「我曾存在過」。


Advertisements

「80歲老頭迎娶30歲美嬌妻」的故事永遠讓人帶著無限想象。

若為這個80歲老頭再加上這樣的前綴:西方世界最有名的華人,有過3次婚姻,出身上海最顯赫家族,而女方是毫無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兩人還是一見鍾情……這故事似乎更加魔幻了。

去年2月9日,著名華裔藝術家周英華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派對,迎娶30歲的新娘Vanessa Rano。


Advertisements

在婚禮現場,除了有比人都高的蛋糕,周英華還請來了舞獅助演,不過最令人驚訝的還是新娘本人。要知道,周英華的前妻們可都是集美貌和實力於一身的時尚大咖,而如今老先生身邊這位新娘卻是波霸身材,網紅風十足,也許耄耋之年的周大師是找到人生真愛了吧……


Advertisements


失去王冠的小王子


出生於1939年的周英華,可以說是西方世界最廣為人知的華人。

他的父親周信芳是中國著名的京劇藝術表演大師,也是「麒派」京劇的開創者,京劇界常有「北有梅蘭芳,南有周信芳」之謂;母親是富家千金——上海灘裘天寶銀樓的三小姐裘麗琳;外祖父是蘇格蘭裔海關官員。

上世紀20年代,出身梨園、地位卑賤的戲子和與社交圈名媛相戀,這種「禁忌」愛情故事勢必會引來女方家裡的反對,於是二人相約私奔。他們從上海去了蘇州,並在報上發公告:「裘麗琳是成年女性,有權利自己選擇婚姻之自由。」 此事轟動了上海灘。

裘家看無法拆散兩人,只好同意這樁婚事。兩人在排除萬難後永結同好的故事,也成為那個年代的一代佳話。

△周信芳夫婦

Advertisements


婚後,裘麗琳不僅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為周家開枝散葉,生下4女2男,依次是周采藻、周采蘊、周采芹、周少麟、周英華和周采茨。女兒們的名字皆來自於《詩經》,藻、蘊、芹、茨都是很普通的水草。

成人後的周英華仍對兒時位於上海法租界的大宅記憶猶新:那是一幢超大的法式洋房,有司機,有廚師。他和兄弟姐妹們過著吃穿不愁、令人羨慕的生活。最讓周英華難忘的是全家一起吃飯的情形。家裡對用餐十分講究,請了中式和西式各一位廚師。餐廳裡擺放著裘麗琳從拍賣行買來的桃花心木長方形西餐桌和英國式高背椅,6個孩子在母親的訓練下,學會挺起脊背吃西餐。

△周信芳和子女們的合照,他懷裡抱著的是周英華。

Advertisements


為了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除長子周少麟繼承父親衣缽外,其他的幾個子女都在50年代初期被相繼送出大陸。大女兒采藻去了美國留學,二女兒采蘊和小女兒采茨去了香港,三女兒采芹和小兒子英華去了英國倫敦。

那時周英華13歲,臨行前的兩個星期,是他與父親最親密的時光。向來不苟言笑的父親帶著周英華一起去戲院,向兒子展示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排練和表演。父親對戲劇熱忱的樣子,深深印在了周英華的記憶中。

之後,匆匆離家的姐弟倆從上海坐了3天3夜的火車到香港,在香港待了6周後,又在船上生活了30天,最後抵達戰後一片荒蕪的倫敦。

改名為Michael Chow的周英華,就讀的是一所男子寄宿學校。因為從小患有哮喘,他沒在學堂念過完整的一本書,更不會一個英文字母,以至於他的學習成績平平。 「在中國,我是周信芳的兒子,身邊滿是名車、家僕,人人都想了解我的家族。在英國,我是nothing。」一夜之間,曾經被人前呼後擁的周英華變得一無所有,就像沒有了王冠的小王子,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

Advertisements


「我的生活就像一部電影」

中學畢業後,周英華髮現自己對藝術充滿了興趣,他先是在有名的聖馬丁學校學習了一年攝影,又到漢默史密斯建築學院修習了2年的建築學。很快,周英華的藝術天分開始展露出來。他為髮廊做室內設計,拍過電影,還曾舉辦過個人藝術展。在他最紅的時候,整個倫敦地鐵的海報上都是他的名字。可周英華髮現自己的黃皮膚始終不被藍眼睛黃頭髮的西方人接納。


Advertisements

此時,他的心裡有一個願望,「我需要得到認可,需要被尊重以及被崇拜」。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沒有在畢業後直接從事藝術行業,而是異想天開地想「棄藝從食」,開一家高檔中餐館。

在周英華的心裡,中國的京劇和飲食文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但在倫敦,他意識到西方人對父親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不屑,這裡充滿了對中國的歧視。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周英華萌生了在歐洲創辦高端中國餐廳的想法。他想讓西方人通過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了解中國,並尊重中國,甚至連餐廳的名字「Mr. Chow(周先生)」也來自他的切身體會,因為讀書時,歧視他的人從不稱他「Sir(先生)」。

1969年,Mr. Chow餐廳在鄰近哈羅德百貨的騎士橋商業區開業了。

△Mr. Chow餐廳


餐廳裡採用了純歐洲式的裝潢,大廚是他專程到香港花重金請來的,侍應生是清一色漂亮的義大利後裔。這裡的一切讓當時見多識廣的倫敦人和紐約客們開了眼界:作為招牌的京派烤鴨和現場表演的拉麵,全倫敦只有這裡有;泡在檸檬水裡的檸檬片是精心雕刻過的,水溫夠熱又不太燙,剛好適合啜飲;桌面上擺放的是上等的銀器,菜單的封面是愛馬仕的;侍者們穿著阿瑪尼親贈的燕尾侍者制服……這裡的一切都標示著與眾不同。周英華也因此獲得「華裔食神」的稱號。

△Mr. Chow餐廳


可要說Mr. Chow最令食客心之嚮往的,卻是餐廳牆上的畫像,它們都是周英華從其它地方「挖掘」到的藝術家畫作和收藏品。Mr. Chow對藝術家們更有著天然般的魔力,在這裡「藝術至上」,周英華慷慨地讓未成名的藝術家們為他畫肖像來抵消餐費。

神奇的是,幾乎所有給他畫畫的藝術家都出名了,「我也不知道是他們幸運,還是我的眼光好。」比如,餐廳的第一幅肖像畫來自波普先鋒彼得·布萊克,此外,這裡還有波普之父安迪·沃霍爾等眾多名聲大噪與鮮為人知的藝術家創作。時間長了,這些價值不菲的畫像也成為Mr. Chow最具標示性的背景。


從開業到現在,Mr. Chow裡永遠坐滿了商界、政壇、藝術圈名流,約翰·列儂甚至在遇刺前的那頓晚餐就是在Mr. Chow。Mr. Chow也成為許多狗仔常年蹲點的地方,他們可以在這裡拍到任何想拍到的巨星。

連周英華自己也沒想到,那個曾處處受到歧視的中國小男孩,如今在倫敦開了一間最有名的中餐廳。他說:「我的生活就像一部電影。後來我發現名聲能讓人擺脫歧視。名聲越大,歧視就會減少,這也是我走到今天的竅門。其實現在每一天,我仍然在跟種族歧視對抗,只不過換了種方式。」

在海外出人頭地的周英華,卻從未收到過來自中國的家書。此時的周家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磨難:周信芳夫婦在那場動蕩中被關押、批鬥,先後因病離去;大哥周少麟被關5年才放出來;周信芳年僅10歲的孫女玫玫,因目睹家裡的慘狀死於精神分裂……這些事情都是在過去很久才被周英華得知。




娶仙女為妻,

實現了一個男人99%的夢想

事業上順風順水,周英華在愛情上更是「精挑細選」,他的一生可以說已經實現了一個男人99%的夢想。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