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拿齊白石真跡鑒寶!專家一眼判定「是贗品」 女子淡定說出「隱藏身世」專家態度反轉:是真品

王維曾有詩云:「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鳥不驚。」中國畫不追求「形象」,唯獨追求「意象」。從古至今,中國畫以其獨有的特點傲立於世界繪畫之林。

泰山畫是國畫的一種。說到中國的書畫,其歷史源遠流長,所衍生的流派眾多。坊間時常流傳一句話: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李苦禪的鷹,李可染的牛,劉繼卣的虎。其中,以畫蝦聞名於世的齊白石,便是隸屬京津畫派,通過對中國的傳統國畫進行創新,成為了一代大師。而今天這個故事,就是圍繞著齊白石的一幅畫作展開的。

▲齊白石作畫照片

Advertisements

01

隨著中國經濟蒸蒸日上,中國外藝術品市場也隨之發展,書畫的價值逐漸為人們認可,因此收藏書畫也成了人們追逐的熱門收藏選擇。而對於真心喜愛書畫的收藏者而言,此生最大理想莫過於收藏到一副真跡畫作。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才會衍生出那麼多鑒寶節目來。

然而鑒寶節目也不好做,專家倘若不夠謹慎仔細,一不小心便會鬧個大烏龍。在某個鑒寶節目中,一位女子便帶來了拿出了一幅畫作來鑒寶。女子穿著樸素,然而氣質非凡,還未展示畫作,便讓全場觀眾和專家不由得期待起來。等到她將帶來的畫作完全展示後,在場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原因一目了然,只因女子所展示的畫作,竟然是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一幅珍品——《楓葉秋蟬圖》。

▲《楓葉秋蟬圖》

Advertisements

這幅《楓葉秋蟬圖》,乃是齊白石先生92歲高齡時的一幅畫作。內容簡單質樸,描繪的秋蟬落於火紅楓葉的枝條之上。在創作過程中,齊白石運用了中西結合的繪畫技法,使得畫作縱使放大數倍,依舊經得起賞玩,堪稱完美。所以,當女子展示完《楓葉秋蟬圖》之後,專家們立即高度重視起來。


02

一開始,專家們對畫作做了一番頗為專業的研究,卻都表現得十分猶疑,無法一錘定音。於是便諮詢女子畫作的得來途徑,女子表示,這副畫作是她的丈夫隨便買的。這個說辭讓專家們感覺,女子丈夫的表現似乎不是一個懂畫識畫的行家,於是他們下了定論,告訴女子這幅畫是贗品。鑒寶節目中,一般主人知道自己的寶物是贗品,大多數都會情緒過激、無法接受。

▲齊慧娟照片

Advertisements


然而眼前這名女子,非但沒有發怒,反而卻面帶微笑。她甚至邀請專家們再好好鑒定一番,似乎對自己的藏品十分有自信。專家認為女子有些無理取鬧的意思,則表示無需再鑒定,讓女子接受事實。女子見此,忽然直接問專家知道她的身份是什麼嗎?專家們一聽,都頗為好奇。女子便自揭身份道,自己就是齊白石老先生最小的孫女,齊慧娟。此次呈現給專家的《楓葉秋蟬圖》,也只是她家中眾多畫作藏品的其中之一罷了。

聽完女子的自我介紹,專家們自然是十分震驚,沒想到鑒寶者竟然是大畫家齊白石的孫女,剛剛那番鑒寶就如同關公門前耍大刀,一時間專家們感到十分尷尬。於是為了挽回顏面,專家們為齊慧娟給出了更為詳細的解釋,他們之所以認定這幅畫是贗品,是鬧了個烏龍。

Advertisements

▲齊慧娟作畫照片


03

原來,剛開始的時候,專家們經過研究,的確認為這幅畫是真品。但是通過詢問齊慧娟畫作來歷,令專家們產生了動搖,因為他們認為既然齊慧娟的丈夫並不懂得畫,不可能這麼輕易就購買到齊白石的真正畫作。所以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最終給出了此畫是贗品的定論。

這件事情後,有些觀眾便覺得專家的表現實在不符合專家應有的專業水準,鑒寶定論的推斷實在兒戲,這些所謂的專家們根本沒有資格鑒寶。但說句公道話,從這期節目來看,專家們的表現其實那麼糟糕,在初始鑒寶階段還是展現了應有的水平。畢竟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現在製作贗品的小作坊層出不窮,技藝越發精巧,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Advertisements

▲鑒寶照片


相對而言,專家們畢竟是肉眼凡胎,只是比普通人更懂得一些關於藏品的專業知識,給出的鑒定意見需要經過多方思量,實屬不易。所以,專家一般能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鑒定意見,就已經不錯了。如果非要他們做到百分百正確,那實在是有點苛刻。

結語

Advertisements

當然,齊慧娟在鑒寶節目中的風度也值得我們學習。收藏書畫的過程中,不管是得到真品,還是遇到贗品,盡量保持住平常心。須知收藏的真諦,不只是收藏書畫珍品,而是為了提升品味、增長見識、感悟歷史。如此,方是收藏的高境界。

參考資料:

《白石老人自傳》

《書畫收藏與鑒賞》


貴婦帶「1400年古畫」鑒寶,專家一眼篤定是贗品 貴婦大笑:你可知它的出處?

對古畫的收藏,是很多畫家都非常痴迷的事情。但是對古畫的研究卻沒有幾個人懂,因為在這方面的鑒定需要非常專業的學識才行。仿古畫有很多,而且不僅僅是現代的,就比如說,如果是清朝時期仿宋朝的古畫,留到今天的話也很難讓人辨別真假。


最早關於張善果的文字記載,出自於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七:僧繇子善果,李嗣真云:「既見過庭之訓,猶是名家之駒。摽置點拂,殊多佳致。時有合作,亂真於父。若長轡遠途,亦不迨意。一篇之中,自有玉石在田楊之下、鄭法輪之上。」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