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她在地震失去雙腿及女兒,6年後,再嫁華裔學霸,收穫一對兒女,滿滿正能量支持她重生!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婚後

每天早上醒來,2歲的女兒頌頌會把放在床頭的假肢遞給廖智,媽媽穿上腿就可以給頌頌做早餐了,假肢放在一邊倒了,頌頌也會幫忙扶起來。

廖智問頌頌眼睛在哪裡,鼻子在哪裡,她都會指著自己,當廖智問她腿在哪裡,她就會指廖智的腿。

「因為她覺得這個腿是特別的。」廖智說。

△女兒在玩廖智的假肢

Advertisements


頌頌剛開始也覺得很奇怪,媽媽的腿怎麼這樣?我的腿怎麼這樣?

在家裡跟女兒玩,廖智就會把假肢拿來跟頌頌講解,這是媽媽的腿,跟你的腿不一樣,女兒頌頌就發現很有趣,最後總結出,這是媽媽的腿,媽媽的腿跟我的腿就是不一樣。

△廖智在家陪兩個孩子玩

Advertisements


在中國,Charles發現有很多尤其是出生就是先天性有殘疾的,整個家庭會認為這是母親的過錯,或者會認為這是他們上輩子造的孽,一開始就給這個生命一個受害者的包裝,讓他從小在一個畸形的環境裡長大。

「我尤其擔心的是小孩子這一代,希望從我們開始能夠讓這一代孩子能正確認識殘疾,身體有殘缺的小孩能夠正確認識自己。」

△Charles女兒和佑佑在玩假肢

Advertisements


Charles最小的顧客3歲,小男孩名叫佑佑,來自北京,是雙胞胎中的一位,其實佑佑在媽媽肚子照超音波就發現腿有問題,但這對父母選擇生下這個孩子,佑佑出生沒多久一隻小腿就截肢了,這個孩子又特別想踢足球,爸爸遍尋中國各個假肢廠,都找不到孩子合適戴的假肢,讀幼稚園還被勸退。

2018年6月,佑佑爸爸通過微博聯繫到廖智和Charles,帶著孩子來到上海,Charles幫孩子定製了適合他身體的假肢,穿上舒服一點的假肢,佑佑如裝上翅膀的天使開始飛翔,他學會踢足球,每天和哥哥一起上學放學,一起騎車,一起踩滑板車,佑佑覺得自己很酷,很開心。

△佑佑在踢球

Advertisements


△佑佑(左)和哥哥一起騎車


在被原來的幼稚園勸退後,佑佑爸爸沒有放棄,他找了一所又一所學校,最終打動了一所國際學校的校長,接納了這個獨特的孩子,在幼稚園裡,佑佑和小夥伴很玩得來,他一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如別人的地方,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很獨特的小夥伴。

有一天,爸爸問佑佑:幼稚園裡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佑佑說,「我最喜歡我自己。」

Advertisements

佑佑陽光開朗的笑容背後,是父母的引導和陪伴,爸爸媽媽常常告訴他——佑佑男子漢,你是最獨一無二的。

△佑佑在新學校

Advertisements


事實上佑佑剛生下來的時候腿就有問題,父母也很難過,擔心他未來會受到不一樣的對待,但是最終爸爸領悟到「上帝讓這樣的孩子來到我家中,正是因為知道我們有足夠的愛心和責任承擔得起這份獨一無二的生命。」

這讓佑佑父母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沒有放棄這個生命。

看著佑佑的成長,Charles也很欣慰,「我們就是特別希望孩子們都能認識到自己是特別的,哪怕身體殘缺,也是特別的、美好的。」


Advertisements

佑佑的故事讓我想起曾經在網上熱傳的一段影片,先天沒有四肢的這個孩子,努力用嘴叼著奶嘴遞給弟弟,這一幕暖化了中國人朋友圈。

這個3歲的小男孩名字叫Camden,來自美國德州,其實這個先天殘疾的孩子不僅照顧弟弟,還會和哥哥們打籃球,和妹妹玩親親,偶爾呆一邊做個靜靜的美男子安靜地看書。


Camden的父母事後接受影片採訪就說,一直教育Camden,你和其他孩子只是身體不一樣,你很特別,你很棒。

「任何一個生命都是無比珍貴的,對於殘疾的孩子,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只要孩子有一顆健康的心,他就是健康的,他就有陽光自信的生活。」Charles說。

中國女孩朱福珍( Scout Bassett)就是因為殘疾逆襲人生,幼兒時期 Bassett因為在火災中失去右腿,被父母遺棄在大街上,隨後被南京福利院收養,1995年,12年的她被一對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夫妻領養而移居美國。

在美國,Bassett 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嘗試通過參加體育運動的方式走近同齡人,先後學習了籃球、壘球、高 爾夫和網球,最後加入田徑和鐵人三項運動。2016 年 Bassett 加入了美國殘奧隊,參加了2016年殘奧會,她是所在級別目前 400 米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以及 100 米和 200 米項目的美國紀錄保持者。

Bassett還是妥妥的學霸,1988年出生的她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系,從膝蓋以上截肢的Bassett有著非常燦爛的笑容,用中國武俠的說法,她的笑容殺傷力直達100米之外。


在參加了2016年殘奧會後,Bassett回南京尋找親身父母,只為了和父母分享幸福。「在我身上發生的一切,被火災帶走一條腿,被遺棄到被孤兒院收養,都是生活對我的祝福,生命對我的挑戰。」

2018年8月,Bassett來到上海演講,看到眼前這個健康陽光的女孩,Charles真切地認識到,當初父母拋棄她可能覺得她是負累,是個沒有用的孩子,但事實上,只要找到她的發光點,只要給她一個機會,她就有更寬廣的格局和人生,她的光芒會影響更多人。

「其實每個孩子都需要這樣一個機會,父母不要先放棄,你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金色未來的,當然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這是值得的。」Charles說,「栽培他們,教育他們,使他們成長為有尊嚴、人格獨立、陽光健康自信的人,這才體現出我們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偉大。」


問題

在中國,為什麼很多截肢者還用著最原始的假肢?

一次組織殘疾人聚會,Charles又發現讓他不可思議的一幕,國際上假肢技術已經更新換代了多少代了,但是大家並不知道,這些資訊在中國民眾中是封閉的,也不知道從哪裡去尋求幫助。

封閉,信息封閉,心理封閉——Charles總結出了殘疾人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讓他聯想到,為什麼在西方世界,殘疾人可以自信陽光地活著?而在中國卻還不能如此。

最現實的問題是,在中國,假肢還沒有納入醫保,Charles說,裝假肢需要自己付出很昂貴的費用,而且裝假肢也不是一次性行為,伴隨人的成長和身體的變化,假肢也要定期更換,要花費很多很多錢,中國殘聯確實也給截肢者一定數額的經濟支持,只是數額還比較低,無法支撐起截肢者假肢更換的經濟需求。

再加上身體殘疾的人,本身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勞動能力,失去了生活的保障,但手術治療、裝假肢等等這些支出又大了很多,這讓很多身體殘疾的人根本沒辦法擁有好的假肢,生活無法自理,心理也走不出陰影。

相比之下,在美國、加拿大或者歐洲,假肢是納入醫保的,政府會補貼裝假肢的費用,不管是政府的社保還是個人買的健康保險都可以來補助,整個行業也很規範化,提升得很快。

△被《People》評為世界上最美麗50人之一的美國姑娘艾米·穆林斯,一歲雙腿截肢,自如戴著各種假肢。


Charles告訴我,在美國因為最近10年一直有戰爭,所以假肢這個行業是快速發展的,一方面是要照顧到戰爭後致殘的軍人,另一方面是整個社會的老齡化,患糖料病的人也有很多截肢的,所以美國軍方投入大量的財力研發假肢的升級,促進整個行業的升級。

相比中國社會無障礙設施不到位,殘疾人走出家門困難重重,西方國家無障礙設施都比較完善,殘疾人可以自由行動,不受限制。

在美國有《無障礙標準》的公共設施保障,和無任何歧視的《美國殘疾人法案》法律保障,讓殘疾人儘可能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

這是制度層面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美國在歐洲,因為人口比較少,都很注重每個人的個人勞動力,如果有一個人截肢了,但很年輕還是有勞動力,就算政府花錢為他做個假肢,他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會更大。

」所以政府花這麼多錢,不是僅僅是支出,是這些人可以貢獻可以養家可以納稅,可以還給社會,整個社會看中的是每個人的勞動潛力。」Charles說。

△ 走累了就在老公腿上坐一坐


相比之下,在中國文化裡,並沒有很尊重每一個生命,總是把很多人歸類為系統裡的小螺絲釘,不管是公司還是社會,追求的都是怎麼把個人的價值貢獻給整體,不是很珍惜每一個人都需要得到最好的。

整體的社會觀念就是,一個人只有去賺錢去工作把勞動力貢獻給社會,才是有價值的,很多假肢的人如果沒有能力找到很好的工作,就變成不是社會的貢獻者,就會被整個社會輕視、拋棄。

但其實截肢的人還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比如在美國,很多殘疾人可以做很優秀的服裝設計師、軟體開發師,也可以在金融領域做出很漂亮的成績。

但在中國,截肢者去面試,老闆就會覺得你來了是不是帶來更大的麻煩,然後可能直接拒之門外。


尊嚴

「在中國,能夠綻放自己的殘疾人太少了,就算有機會站出來也是被打著同情的牌,不是平視,不是尊重。」

身為殘疾人,廖智對這點有很多共鳴,她說,在中國像這樣的殘疾群體,你會發現你一個人來面對這種文化,需要很大的力量才可以拼得過,中國的殘疾人群體需要很大的力氣去證明自己,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平視。

就如廖智當年參加很多電視節目,電視台給她的腳本套路就是要去煽情要去催淚,給她選擇的舞蹈也是很揪心的,這讓廖智很抗拒也很無奈。

△電視節目上的廖智


「我為什麼要一再撕開傷疤給你們看,憑什麼把我塑造成所謂身殘志堅的形象去催淚,為什麼殘疾人就是你們想象的狀態呢,我就不是,我希望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我是快樂的,是陽光的,我要我的舞蹈是歡快的,熱情的,這才是我想要表達的。「後來廖智再上節目就選擇不再任人擺布,首先申明自己不走煽情的套路。

「如果一味走煽情路線,傳遞的是錯誤的價值觀,社會就不會信任任何一個殘疾人,給殘疾人一個工作崗位就是獻愛心,讓殘疾人永遠活在卑微、唯唯諾諾的狀態裡。「

「殘疾人作為一個基本的人,他的尊嚴呢?他生存的唯一意義就是被人同情嗎?他自身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殘疾人一開始就被社會打上一個特殊的烙印,被划進一個圈圈,他們不是被當成一個珍貴的生命被看待,很多時候被當作機器的螺絲,如果這個螺絲是殘疾的,就是沒有用的,那應該是遺棄的。這是整個社會氛圍的扭曲。」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障礙都是人為設定的,Charles說在中國,孩子身體殘疾就是上培智學校,從小就被隔離在殘疾的圈子裡,但在美國,孩子就算殘疾也是和健康孩子一起上學,這讓孩子從小認識到,我和其他人沒有差別,我就是比較特別而已,健康孩子和殘疾孩子一起玩,也讓健康的孩子更包容,心胸更寬廣,長大了更不會用同情的眼光看殘疾人。

廖智自己就有親身經歷,她曾經組織殘疾人藝術團,其中大部分為聾啞孩子,她和聾啞孩子同吃同住一起演出一起玩耍,溝通沒有任何障礙,她還和孩子學了很多手語,「所以希望這個社會試著去包容這些身體特殊的人群,人類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自身局限性,這個世界我們彼此搭配著,才能和諧構建這個美好的人間,而不是說彼此歧視,或者是我有這個你沒有,我們就互相輕看。」

△戴著假肢的佑佑(左一)和小夥伴快樂玩耍


「人與人之間的鴻溝都是自己建立起來的,把殘疾人隔離開,只會降低了人的包容度,讓人的思想越來越狹隘,最後造成整個社會沒有互相尊重的氛圍,也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身為父親的Charles和我一再強調生命的尊貴,不尊重每一個生命,整個社會思想的進化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一個社會的強大首先在於它的包容性。

什麼是殘疾,不是身體,思想的狹隘是最大的殘疾。

「現在社會上負能量這麼多,消極的負面情緒這麼多,這難道不是心理的殘疾嗎?我是殘疾人,但我心態自信陽光,每天積極投入生活,熱愛生活,我不是活得比那些負能量的人要好嗎?」廖智說。

2018年11月22日,西方的感恩節,廖智在朋友圈貼出她和朋友的合影,寫道——我們三個人只有兩條腿,卻是三個不一樣歷程卻同樣精彩的生命。

△廖智和她的朋友


「要改變,先從自己做起,戰勝自己很重要。」

「因為儒家『認命』的文化幾千年沿襲,讓殘疾人面對這些無力改變,只能消極放棄。但西方文化環境裡,大家把這些意外事故更多看作是一種生命的挑戰,發生了就去挑戰去改變,讓自己更強大。」Charles分析說。

這一幕,廖智自己就經歷過,那個時候她剛剛截肢,要去買一雙靴子,自己親人都不理解,你都這樣子了還這麼臭美,你腿都沒了,還買什麼靴子,但廖智就是要臭美,「像我這麼倔強,這麼願意去折騰的人畢竟是少數,很多人被這種聲音掩埋了。」

廖智記得最早的假肢沒辦法穿短裙,但後來她就真的穿上短裙,再後來,她還穿著短裙故意露出鋼管的假肢和Charles約會,就是要讓大家看到,這就是我,我接受自己的樣子。

△廖智家中很多高跟鞋


Charles有個小目標——希望和廖智一起,借自己的技術和廖智的經歷,能夠讓更多的截肢者,身體有殘缺的人,能夠過有尊嚴的生活,能夠讓他們的親人、鄰居開始發現這些人不是什麼怪物、奇怪的人,他們和你一樣,是正常人。

「中國的這些情況不可能一夜改變,每個國家國情不同。「Charles說,「我希望先利用我們個體的力量去改變,能改變一個就算一個。」

11

改變

Charles也很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中國殘疾人走出陰影,走到陽光下。

快手、抖音這些影片社交媒體的興起,讓更多殘疾人可以勇敢地站出來,展示自己的正常生活,賺錢的同時,也激勵到更多人,不止是殘疾人,包括健康人,雖然健康的人起初可能帶著好奇帶著窺視的眼光,但他們看到截肢的人其實也是正常的人,而且他們都這樣還能活得這麼好,我憑什麼不可以。

現在的高科技能讓很多殘障人群找到生活的出路,比如做微商,開網店,用文字交流,克服傳統的障礙,眼睛看不見也可以用軟體識別,這樣他們可以賺錢改善生活實現個人的價值。

△ 夏伯渝攀珠峰


69歲的雙腿截肢登山家夏伯渝老師2018年5月14日沖頂珠峰振奮全世界,失去雙腿,曾患淋巴癌,這些人生狗血劇情一點沒有阻擋他登山的步伐,穿上假肢終於實現登上世界之巔的夢想。

「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納了我。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大自然永遠不會被征服,但人的命運卻是可以的。」夏伯渝說。

△ 獨腳潘在戈壁


中國版刀鋒戰士,因為車禍失去一條腿的"獨腳潘"潘俊帆,因為車禍單腿截肢,他拖著一條假肢跑步、爬山、拳擊、潛水、滑雪,甚至拖著一條假肢完成108公裡戈壁穿越,很多企業家受到感召組團行走戈壁,重新認識自然認識自己。

「在我兩條腿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行走是多麼珍貴而愉快的一件事,所以我慢慢喜歡上了徒步。」就算失去一條腿,潘俊帆還是可以像風一樣奔跑。

△風一樣的男子


從戈壁和沙漠回來後,潘俊帆成了兒子心中的英雄,兒子會自豪地和老師同學們說,「我的爸爸很厲害,他有一支機器人的腳! 」

潘俊帆的假肢就是Charles幫他做的,潘俊帆很想改變,但不知道怎麼改變,Charles給他做了多雙假肢,也給了他很多的方向。

潘俊帆在準備出書,希望以自己的經歷可以激勵更多人,「他從讓自己變得更好,升級到讓更多人變得更好。」看到他失去雙腿,卻讓自己的人生格局更寬廣,Charles很欣慰,也希望更多殘疾人也可以活成這樣。

事實上,Charles不僅僅是幫助顧客裝假肢,他更是通過裝假肢的過程,安慰鼓勵對方,向他們輸送他認為的正確價值觀,「他們不僅需要一個好的假肢,更需要自信心喚醒封閉的自己。」

△ 獨腳潘在練武


Charles舉了一個例子,有位來自福建的顧客,從小在農村因為車禍截肢,就算現在在東南亞做生意賺了很多錢,但是眼神和言語還是一個很不自信的年輕人,他最初希望假肢是有肌肉的形象,穿著長褲遮住假肢,但和Charles聊了之後,決定做一個可以露出來的假肢,並且讓Charles在假肢上紋身,希望告訴大家,這是我的故事,這是他很驕傲的地方,他告訴兒子,爸爸就是鋼鐵俠。

「他們的舉動都讓整個社會更加關注到這個群體,認識到他們也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不僅讓自己生活變得更好,還可以幫助更多人,是不能被忽視的社會一部分。「

Charles和我聊了兩個小時,一點都沒有表現出對中國社會漠視殘疾人的消極,相反,他看到更多積極的一面,「殘疾人考駕照,殘疾人停車位,這些問題中國殘聯也在探討,看怎麼幫助到更多殘疾人,當然培育這個社會土壤需要很長時間,已經很快速度在改變了。」

但Charles知道,上海不代表中國,他去過廣西、雲南、四川,知道這些地方需要幫助的人更多,不像上海資源豐富,3萬-30萬買一對假肢的人是有的,但在這些地區是不可能的。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幫助可以幫助到的人。」Charles說,一對好的假肢可以讓假肢者可以工作可以照顧孩子,讓他們重新認識到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要去實現他最大化的價值,給予他尊嚴,他反過來可以給社會更大的反饋。」廖智補充了一句。

其實廖智自己也帶著使命的,「我很幸運,因為跳舞一直受到關注,一直獲得很多人幫助,我的假肢一直有更新,現在又有Charles幫我。我這麼幸運,就要去幫助這些跟我有共同命運卻沒有機會得到幫助的人,就是我希望做的。「

因為廖智是四川人,也因為四川多次地震導致那個區域截肢者更多,所以Charles和廖智決定搬去重慶,近距離了解西南地區包括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截肢者的需求,將來希望在重慶可以開個假肢診所,服務更多人。

「我希望他的技術可以幫助到更多像我這樣的人群,」廖智說,「未來怎麼樣,我們也不知道,只能努力,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Charles和廖智登山


信仰

2018年12月8日,周末的早晨,上海下了一場大雪。

伴隨著孩子的啼哭聲,兩個孩子的媽媽廖智起得很早,餵奶、擠奶、做完早餐後,決定重新回被窩暖和一下,她惡作劇地將「腿」搭在還在熟睡的老公肚子上,以為自己冰冷的「腿」會把老公凍醒。

但Charles沒有被凍醒,他只是緊緊抱住廖智的膝蓋,繼續呼呼大睡。

這是這對夫妻的日常。

我問Charles你在美國那些同學怎麼看待你這個選擇,做假肢還娶了一個要裝假肢的妻子,Charles說,其實很多同學都不怎麼聯繫了,幾個關係好的偶爾聯繫,出於彼此的尊重,他們不會說什麼,甚至有人還很羨慕他目前的狀態,因為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有沒有那麼一秒鐘會想過,如果不是從事假肢這個行業,你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我問Charles。

「那我肯定還在美國,在一個普通的公司,上班下班上班下班,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就是每個大城市的普通年輕人過的人生,我當年的同學有的做了科學家,有的做了醫生,有的從事金融投資,我那時就不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自己擅長做什麼?我沒想過如果不做假肢這個行業,我還可以做什麼,現在我就是從事這個行業。」

「有了信仰之後,知道每個生命都很珍貴,我自己的生命也不該浪費,我要真正用我的能力去做一些改變別人改變世界的事情。」

「在上海的地鐵,每天看到那麼多人,刷著手機,眼神空洞,他們每天疲於奔命為了生活奔波,但可能他們過的生活並不是他們想要的。」

「但我目前的生活是我想要的。」Charles說。


尾聲

畫面回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個下午。

遠在美國密歇根湖畔的Charles剛做完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他要去學做假肢幫助更多殘疾人,雖然他當時看到地震的新聞,沒有特別的聯想,只記得傷亡數字讓他內心湧起一陣悲憫。

他那會永遠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和這場和他原本沒什麼關係的地震,永遠擺脫不開關係。

祝福Charles,祝福廖智。

最後以一首廖智寫給Charles的小詩結束這篇文章——

我喜歡在等你出差回家的日子,

早早哄孩子們入睡,

然後把家收拾得整整齊齊,

將你的拖鞋擺放在最容易上腳的位置,

放一束花在桌上,扎一個氣球在門口,

讓屋子裡留一點點清新的香味,

門口的燈讓它靜靜地亮著。


知道你回來又是半夜了,

雖然明明可以在工作結束先休息一晚,

第二天再悠然趕路,

但是你說不想在外停留多一分鐘,寧願連夜趕路,

可以享受早幾個小時回到家人身邊。

帶著風塵僕僕的步伐,

披著冬日冷冷的空氣。


等你回來,我和孩子們都睡了,

要跟你擁抱,已經是第二天清晨的事。

不是不想等你,因為明天又有明天的事,

強壯如我,

可以在任何時刻帶給你和家庭更多的支持。

照顧好自己,這也是我們相愛的方式。

只願家門口那束花,

有讓你瞬間遺忘外面世界壓力的美麗。

晚安,我愛你。





via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