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他堪稱史上最仁慈的皇帝!駕崩後天下乞丐悲泣「連敵國皇帝和百姓都號啕大哭」,乾隆都敬佩:他是神

透過趙禎處理一南一北戰亂的態度可見,他有的並非婦人之仁,也並非綏靖妥協,而是堅守自己身為北宋君主的立場,儘力確保人們生活的穩定。

而趙禎歷來最讓人稱道的,則是他的用人態度。北宋名臣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包拯等人,皆深得趙禎重用。據說當時包拯因為剛直的性格,直言進諫而經常不給趙禎留面子。有時一激動,包拯甚至會把唾沫星子噴到趙禎臉上。可趙禎對此並未表現出在意,自己擦擦便又繼續聽包拯的意見。

Advertisements


而除了待人寬和,虛心納諫,趙禎還以身作則地帶頭過節儉的日子。而在明道二年(1033)至嘉佑三年(1058),他又曾九次在多地乃至全國範圍內免稅或降低賦稅。


在趙禎的溫和統治之下,北宋的邊疆安定了幾十年。而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較低的賦稅,又使得北宋的經濟和文化在此階段更上一了層樓。也正是因為當時形成了"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的局面,趙禎的統治才被稱作「嘉祐之治」。


其實客觀而言,趙禎並非是有開天闢地大作為的君主。他既沒有讓北宋擁有如盛唐一般的繁榮,也沒有如自己的先祖一般開疆闢土。

他是溫和的守業者,不斷嘗試保住大宋的山川和人們的家園。他沒有縱橫沙場的雄心,而是喜文墨,重醫療。《武經總要》的出現,針灸和中醫的傳承,都離不開趙禎的支持。當趙禎死後,遼道宗的那句"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便正是時人於他的心聲。人們送上一個"仁"給趙禎做廟號,也正貼切。

Advertisements

從十二歲即位,到五十四歲逝世,趙禎走進人們心中靠的不是他在位時間位居北宋皇帝之首,而是他離人們最近。他以物換和平,為北宋、西夏和遼的百姓帶去了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安穩。他以仁慈之心提拔和重用清官好官,為百姓們在權貴之間找出了一條生路。


Advertisements

宋仁宗去世的時候,「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使者把他去世的消息傳到契丹,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一把抓住使者的手痛哭,連遼國的老百姓君都特意在修建廟宇供奉宋仁宗的御像。

連敵國的老百姓都如此不舍,正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最理解自己所需的人。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