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生氣時「請學學貓的4智慧」,你就不氣了!

一個村莊裡,有的老人客客氣氣,有的老人怨聲載道。

一個社區裡,有的老人笑著帶孫,有的老人拉著孫子,愁眉苦臉。

一個家庭裡,有的老人是大家的寶,有的老人是大家嫌棄的草。

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也是老父母了,怎麼就活得大不一樣呢?

最不可思議的是,老人有退休金、也有房子,但每天都氣呼呼,似乎明天就不要活了。

有句諺語說得好:「對牛生氣沒有用,向馬動腳無益處。」

有牛脾氣,還和馬較勁,難免要人仰馬翻,把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因為任何一件事而生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學會丟掉自己的「氣」,和社會和睦相處,這才是老年人應有的樣子。

我們可以看看貓,整日慵懶的、柔順的,悠然自得的樣子。

多看看,想一想,做人的智慧,就在其中。

一、不管生活多窮,也要乾淨

就算是流浪貓,也會用舌頭梳理自己的毛髮,丟掉邋遢的形象。正因為貓很乾凈,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喜歡,也能得到更多的幫助,混一點東西吃,是沒有問題的。

人老了,生活不一定如意,甚至每天都為生活費發愁。到底是打扮成乞丐的樣子,伸手乞討,還是打扮得乾乾淨淨,去努力幹活呢?應該選擇後者比較妥當。小說《活著》裡有句話:「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乾淨一些。」

一個老人,生活很窮,但是家裡乾淨整齊,身上也沒有異味。那麼周圍的人,對他會更加友善,也更願意靠近。這樣一來,老人得到幫助的可能性更大。要相信,人們願意幫助的,多半是積極向上的人,偶爾幫助邋遢的人,那也是處於可憐,留下「嗟來之食」,怪難受的。

二、不管兒女多好,也要靠自己

作家老舍在文章中,寫了這樣一段話:「老鼠差不多都被消滅了,貓還有什麼用處呢?而且,貓既吃不著老鼠,就會想辦法去偷捉雞雛或小鴨什麼的開開葷。這難道不是問題嗎?」

家裡有很多老鼠,因此引進了貓。老鼠被抓光了,貓就放肆嬉鬧,導致家裡的花盆、圍牆,都不得安寧。因此,主人想把貓弄走,但是想了很久,還是把貓留下來,因為貓走了,老鼠就會來。

說實話,貓被厚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貓有價值,會幫助他人。很多老人,總是依靠兒女,因此就看兒女的臉色,難免自己也要生氣。兒女孝順老人,是應該的,但是兒女要工作、要賺錢,對老人的照顧不會很周到。

若是老人還健康,就啥也不幹,那就別怪兒女嫌棄了。因而,靠自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從長遠來看,人在中年時就要準備退休金,解決養老的費用問題。如果老人沒有退休金,可以做點小事、賺小錢。老人還可以帶娃、幫助兒女,保持一份善心,多幫助身邊的人。有了價值,那麼和誰相處,都會和顏悅色。

三、不管遭遇什麼,也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貓是很貪吃的,吃飽了就睡。常常看到大白天睡覺的貓。若是貓在睡覺被打擾了,那就換個地方,繼續睡。貓是不會生氣的。康德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兒女工作不順意,路邊的人佔據了過道,鄰居在吵架,孫子讀書成績不好,有人對老人不友善......但凡種種,都可以變成生氣的理由。但是不管你如何生氣,都處理不好問題。因為一系列的行為,都是別人做出來的,你是愛莫能助。

比方說,孫子讀書成績不好,那也只能孫子去努力改變,老爺爺讀幾本書,是不能把知識傳輸給孫子的。看透生氣的本質——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麼你就釋懷了。消消氣,吃好睡覺,精神好。起碼你沒有折磨自己。

四、不管自己多有本事,也要示弱

作家「花落夏」講述了自己在大學時的生活。他在大四時,在宿舍門口遇到一隻流浪貓,雖然沒有人管,但是貓過得很滋潤,能夠找到食物,令人驚奇的是,貓一點都不怕人,還主動跑到宿舍門口,舒舒服服地睡一覺。

貓也會接受大學生送的食物。吃飽了,咧嘴,然後滿意地離開。偶爾,貓也會蹭一蹭學生們的褲腳,表示友善。過了沒多久,貓被一位學生收養了,這日子過得就更加滋潤了。

示弱,是一種溫和的力量。人老了,學會示弱,和誰都能好好相處,生氣的概率會大幅下降。尤其是夫妻相處的日子,你弱,他就不好意思生氣。《伊索寓言》中有句話:「人需要溫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產生出對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

是的,幾個生氣的在一起,難免互相謾罵,甚至要動手,這不是好事。你示弱,那就能夠避免拳頭和舌頭,人生是平安了,吃虧也是福氣。

詩曰:「老人方外人,觀物又觀身。得性無今古,隨時亦故新。」

人老了,要多觀察外面的世界,也要多審視自己。

你是棉花,鎚子就奈何不了你。

你是春風,別人就會伸手擁抱你。

你是陽光,家庭就會其樂融融。

人啊,一旦釋懷,無事一身輕。

作者:布衣粗食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