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體重掉10公斤「突確診糖尿病」! 靠4招血糖「半年從13.8下降到5.6」醫生也稱讚:值得學習
我們身邊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好多人都覺得這病一旦得上,就只能一輩子跟藥罐子打交道,生活質量直線下降。但今天故事裡這位 45 歲的王先生,卻硬生生打破了這個 「魔咒」,半年時間,把血糖從 13.8mmol/L 降到了 5.6mmol/L ,實現了糖尿病的 「逆轉」!這背後到底怎麼做到的?跟著我,一起來探個究竟。
去年 8 月,王先生的生活突然來了個大轉彎。那段時間,他總感覺嘴裡乾得像著了火,拚命喝水也不管用。更奇怪的是,體重像坐滑梯似的往下掉,原本 90多公斤的壯實身材,沒幾個月就瘦到了80多公斤。妻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趕緊催著他去醫院檢查。這一查,結果讓全家人都傻了眼 —— 王先生被確診為 2 型糖尿病,當時他的糖化血紅蛋白高達 9.8%,空腹血糖更是離譜,達到了 13.8mmol/L。
醫生看到檢查結果,表情嚴肅,建議王先生立刻住院,還給他安排了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就盼著能最大程度恢復他的胰島功能。在醫院的那一周,王先生心裡別提多煎熬了,每天看著各種儀器,聽著醫生護士的叮囑,他暗暗發誓,出院後一定要好好改變生活。
好在一週後,王先生順利出院了。接下來的半年,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1.飲食習慣
先說說飲食上的變化,以前因為工作原因,王先生經常得出去喝酒應酬,外賣更是吃了一頓又一頓。晚上下班後,還喜歡約上三五好友,去街邊串燒攤,一邊吃著燒烤,一邊喝著冰啤酒,那日子過得 「瀟灑」,可身體卻吃不消了。
但確診糖尿病後,他徹底跟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告別了。每天早上,他會早早起床,給自己精心準備一份午餐便當。餐盒裡,大部分是新鮮的青菜,那些青菜被洗得乾乾淨淨,翠綠翠綠的,看著就特別有食慾。他還會煎個雞蛋,或者切點瘦肉放進去,補充蛋白質。米飯也不再是以前的精米飯,而是換成了五顏六色的雜糧飯,既有糙米、燕麥,還有紅豆、綠豆。
每次吃飯的時候,王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順序。他會先端起一杯溫水,慢慢喝上幾口,潤潤喉嚨。接著,大口大口吃蔬菜,把肚子先填個半飽。最後才拿起筷子,夾起一小團雜糧飯送進嘴裡。就這麼個小小的改變,他主食的攝入量明顯減少了,血糖也沒再像以前那樣 「上躥下跳」。
2.運動習慣
除了飲食,運動也是王先生降糖的 「秘密武器」。每天天還沒亮,鬧鐘一響,王先生就一咕嚕從床上爬起來。簡單洗漱後,穿上運動裝和跑鞋,出門晨跑。清晨的街道還很安靜,偶爾能聽到幾聲鳥鳴。王先生沿著路邊的人行道,一步一步有節奏地跑著。剛開始跑的時候,他沒跑幾步就氣喘吁吁,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但他咬著牙堅持,慢慢地,從只能跑 10 分鐘,到後來能一口氣跑 40 分鐘。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順著臉頰不停地往下滴,可他的腳步卻越來越輕快,血糖也在這一天天的堅持中逐漸穩定。
3.體重控制
再說體重,王先生身高一米七,之前體重高達80多公斤,BMI 值達到 27.7,妥妥的超重。肚子上的贅肉像個游泳圈,每次彎腰系鞋帶都費勁。但改變飲食習慣和堅持運動後,體重開始一點點下降。看著體重秤上的數字越來越小,王先生心裡別提多高興了。終於,他的體重降到了 65 公斤,達到了正常範圍,整個人都變得精神抖擻,血糖也跟著 「乖乖聽話」。
還有用藥這方面,王先生從來不敢馬虎。醫生開的降糖藥,他每天都按時按量服用,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鐘一樣準時。每隔幾天,他就會用血糖儀測測血糖,把數據認真記錄在本子上。到了複查的日子,他早早地就來到醫院,把記錄的數據拿給醫生看。醫生看著這些數據,連連點頭,直誇他做得好。
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王先生能實現糖尿病 「逆轉」,其他人卻不行呢?其實啊,糖尿病 「逆轉」 是有條件的。像患病時間短的人,就更有優勢。王先生剛確診沒多久就積極治療,病程短,胰島細胞還沒被高血糖 「折磨」 太久,恢復起來相對容易。那些超重或者腹型肥胖的糖友,如果能像王先生一樣減脂增肌,體重減輕 10% 左右,逆轉糖尿病的幾率也會大大提高。而且,體內沒有胰島細胞抗體,C 肽水平高的人,胰島功能損傷不嚴重,也更有機會實現 「逆轉」。
說到這,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的幾個重要指標。先說說空腹血糖,這是人體至少八小時沒吃東西時血液里葡萄糖的濃度。想象一下,經過一夜的消化,身體里的血糖就像平靜湖面的水位。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 4.4 - 6.1mmol/L 之間,如果超過 7.0mmol/L,還伴有 「三多一少」 癥狀,那就要小心糖尿病了。空腹血糖對糖友來說特別重要,它和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緊密相關,降低 1mmol/L,能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餐後血糖也不能忽視,它反映的是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我們們吃進去的米飯、麵包這些碳水化合物,在身體里經過一系列 「加工」 變成血糖。正常人餐後兩小時血糖要低於 7.8mmol/L,如果超過 11.1mmol/L,糖尿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餐後血糖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吃的食物種類、數量,吃完飯有沒有運動,有沒有按時吃藥等等。
最後是糖化血紅蛋白,這可是檢測糖尿病的金標準。它就像一個 「時間記錄儀」,能反映出過去兩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糖化血紅蛋白在 4% - 6%,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控制在 7% 以內。要是超過 7.5%,說明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超過 9%,那可得趕緊調整治療方案了。
現在糖尿病越來越高發,很多人確診後都陷入焦慮。但王先生的例子告訴我們,部分糖尿病是有希望 「逆轉」 的。只要我們們像王先生一樣,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配合治療,定期監測血糖,說不定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家人們,行動起來吧,別讓糖尿病成為生活的 「絆腳石」 !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