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三度出家!佛學大師「初戀為他殉情」看透紅塵心許佛門 35歲猝然而逝:挂念日本母親

  • 2022-08-19 15:37

清朝末年,有一位來自中國廣東香山的商人,名喚蘇傑生,長年在日本橫濱做茶葉生意。

這蘇傑生40來歲,在廣東老家娶妻黃氏,兒女雙全。不幸這兒子在6歲時一病而亡。後來蘇傑生又偷偷在日本納了妾。這小妾名喚河合仙,隔年便為傑生誕下一子,取名蘇煦亭。

河合仙有一妹妹名喚河合若,人生得嫵媚裊娜,長年愛穿一身淡紫色外衣,年紀又小,分外惹人注目。

不久,迷戀於小姨子美色的蘇傑生,便和這河合若暗通款曲。

河合若胸口處有一粒硃砂痣,迷信的蘇傑生認為此女奇特稀有,定能為他誕下貴子。

天長日久,河合若自然珠胎暗結,姐姐河合仙得知真相後,也不深責。

1884年9月28日,河合若順利誕下一子。

這個蘇傑生眼裡的貴子,就是民國著名情僧、詩僧、畫僧蘇曼殊。

圖 | 蘇曼殊

河合若不久就由父母做主,回到日本逗子鄉下,嫁給了當地一個海軍軍人,而蘇曼殊則由河合仙撫養。所以長大成人後的蘇曼殊,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認為姨母河合仙是他生母,而真正的生母河合若,卻一直被他認作姨母。

1889年,年僅6歲的蘇曼殊,在得到蘇傑生正妻黃氏的允諾後,被父親帶回廣東老家,而河合仙則長留日本。

認祖歸宗回到廣東的蘇曼殊,在妻妾成群、明爭暗鬥的蘇家,受盡欺凌。

因為沒有生母在側,他被蘇府上下目為雜種。

正這時,蘇傑生在日本的生意,因資金問題經營失敗。迫不得已,他帶著其中一個小妾大陳氏和三個女兒,遠赴上海經商,而其時已12歲的蘇曼殊則被留在廣東老家。

正妻黃氏雖為人善良,無奈因蘇家人口眾多、家務繁雜,無暇照顧年幼的蘇曼殊。

有一次,身患瘧疾高燒不退的蘇曼殊,竟被人扔進柴房。

後來因為長兄蘇煦亭之妻,蘇曼殊長嫂的好心救護,蘇曼殊才得以逃過這生關死劫。

圖 | 蘇曼殊與外祖父、外祖母

死裡逃生的蘇曼殊,最終決定離開蘇家。

在離家很遠的一處溪水邊,徘徊流浪又無處可去的蘇曼殊,偶遇慧龍寺住持贊初法師,後被仁慈的贊初法師帶至廣州六榕寺出家,受沙彌戒。

然而其時才12歲的少年,到底是調皮玩耍目無戒律的年歲。

一次蘇曼殊在寺院內捉住一隻病鴿,竟殺鴿烤肉。繚繞的煙氣和噴鼻的肉香,很快被眾僧發現,舉報到住持那裡,蘇曼殊很快就被逐出寺院,再次無處可去。

萬般無奈之下,蘇曼殊最終決定投奔二姑母蘇彩屏。

1896年3月,二姑母將蘇曼殊帶到遠在上海的父親蘇傑生身邊。

不久蘇曼殊就被父親安排進入當地一所教會學校讀書,教他英文的是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庄湘老師。

第二年,因父親病重,蘇傑生返回廣州,蘇曼殊後來便經常寄居在上海的二姑母家。

長年寄人籬下,幾無親情、安全感和歸屬感可言的蘇曼殊,在1898年初春,和表兄林紫垣一同踏上了東渡日本的客輪,決定赴日尋母。

當時長兄蘇煦亭在橫濱經商,很快蘇曼殊就見到了自己六年未見面的「母親」河合仙,不久又被安排進入日本大同學校讀書。

圖 | 蘇曼殊幼年時與養母河合仙

日本讀書期間,在蘇曼殊的居所,有一日本少女與其為鄰。這女子有一信鴿,有一次落到蘇曼殊書窗前,足上竟系有少女親筆寫的一首詩。

於是靠著這一隻信鴿,蘇曼殊和她日日詩歌往還。

不久,這事就被蘇曼殊兄長及少女父母發覺。

這少女自覺羞愧難當,後來竟投水自殺。

經此人生情變的蘇曼殊,遂於1899年秋,毅然離開日本,獨自回到廣州,在白雲山蒲澗寺,再次落髮為僧。

這一年,曼殊16歲了。

然而蒲澗寺僧人生活自由散漫,全無出家相,內心失望的蘇曼殊,於第二年春,再次東渡日本,入大同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這一次,蘇曼殊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讀聖賢書。

兩年後,因成績優異,他考入早稻田大學。1903年,又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當時,俄國借口義和團運動,企圖長期霸佔我國東三省,國內反俄運動高漲。

其時身在日本的蘇曼殊很快加入了拒俄義勇隊,表兄林紫垣得知後大驚失色,立即將此事告知蘇傑生,蘇傑生決定終止對蘇曼殊的經濟供給。

蘇曼殊被迫回國。

不久,民主革命運動領袖章太炎、鄒容等人,被清政府判以永久監禁。心灰意冷的蘇曼殊遂於1904年1月,至番禺縣雷峰山海雲寺再度出家為僧,法號曼殊。

從此後他便以曼殊之名行世,不久又發願前往南亞佛教聖地朝拜。

此次朝聖之旅,蘇曼殊有兩大心愿,一是學習梵語,二是探求佛教起源。

他打算橫跨中南半島,途經越南、寮國、緬甸,最後至暹羅。

南亞之行前的這年3月初,蘇曼殊又去香港籌措資金,沒想到卻在香港的太平山,遇到了當年在上海讀書時的英文老師庄湘。

那年庄老師已經70歲了,陪他一同住在太平山的還有他的女兒雪鴻。

因為師生二人志趣相投 ,蘇曼殊遂在太平山莊老師的別墅里,連住數日。

那年蘇曼殊21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又才貌俱佳、丰神俊朗,雪鴻不禁心生愛慕。

這一切,都被身為父親的庄湘看在眼裡,終於在蘇曼殊臨行前的一個春雨綿綿的夜晚,把小女戀慕之事向他和盤托出。

蘇曼殊聽後既不歡喜也不驚訝。彼時一心向佛的他,早已是禪心已作沾泥絮,遂婉言謝絕了庄老師的牽線。

與庄老師作別後離開香港的蘇曼殊,從上海出發,正式開啟了他的南亞朝聖之旅。

蘇曼殊一路艱辛跋涉,不畏山高林密路險,虎狼出沒,歷經數月苦辛,最終順利到達暹羅盤谷,住錫龍蓮寺。

整個盤谷佛教界為之震動,當地人尊稱他為曼殊大師。

1904年7月,朝聖歸來的蘇曼殊至上海,寂處小樓,專心研習梵文,並著手編撰我國第一部《梵文典》。

三年後,8卷本《梵文典》大功告成。

1908年1月,蘇曼殊因病前往日本東京智度寺靜居療養。

河合仙聽聞後,又將蘇曼殊接至其老家逗子櫻山村靜養。

在逗子鄉下,蘇曼殊又見到了生母河合若,並在逗子鄉下和她一起生活了大半年之久,盡享母愛帶來的溫暖與幸福。

8月,蘇曼殊回到上海,後又遷居杭州白雲庵。

10月,他又去南京金陵梵文學堂任英文教員。

然而第二年初,他又因病前往日本東京療養。

當時才二十來歲的蘇曼殊為何會一再身體欠佳需要療養呢?其實這和他個人長期暴飲暴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從小在日本長大的他,和日本人一樣,有吃冰的習慣,還一吃就吃上數斤,直至吃到動彈不得,所以他終年腸胃欠佳。他又愛吃糖果等各類甜食,同樣是吃到不能動彈才罷。

圖 | 蘇曼殊最愛吃的摩爾登糖

長期以往,身體不出毛病才怪。

這一次去東京療養,他還在當地的一場音樂會上,認識了日本藝伎百助楓子。

這女子不施朱粉,清淡如蓮,古箏彈奏技藝高超,一下子引起了蘇曼殊的注意。

後來蘇曼殊又得知她家境貧寒,被母親賣至藝伎館彈箏賣唱,不覺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每逢有百助的演出,場場必到。

天長日久,這女子便有託付終身之意,無奈蘇曼殊早已心許佛門,於是為之悵然作詩曰: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又為她作《靜女調箏圖》,畫中女子輕攏同心髻,一襲白衣衫裙,漠漠獨坐如月光一縷。

在她纖纖玉指下,似有幽遠樂音,流水般淙淙流出。

又為她作題畫詩曰: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

我亦艱難多病日,那堪更聽八雲箏。

圖 | 1915年秋攝於日本東京之蘇曼殊

這年八月,蘇曼殊動身回國。

十月,又遠赴爪窪中華學校任教。

1910年秋,蘇曼殊從爪窪啟程,前往佛教聖地印度朝拜。

歷時兩年多的教學和雲遊,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也讓他的畫藝詩藝佛學造詣,再上新台階。

1912年,29歲的蘇曼殊回到上海,任《太平洋》報主筆。

從這年5月起,蘇曼殊開始以自身飄零身世、凄美愛情為素材,用第一人稱口吻,創作凄美感傷小說《斷鴻零雁記》。

這部小說被譽為「民國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在《太平洋》報連載三個月,後被結集出版。

這年12月,應陳獨秀之邀,蘇曼殊赴安慶高等學堂任英文教員。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孫中山由日本趕赴上海,興兵討袁,發動二次革命。

7月21日,蘇曼殊通過《民立報》發表《釋曼殊代十方法侶宣言》,又稱「討袁宣言」。

在宣言中,他痛心疾首,大聲疾呼,呼籲號召仁人志士投身革命。

衲等雖託身世外,然宗國興亡,豈無責耶?

然而這年九月,二次革命仍歸於失敗。孫中山、黃興等人逃亡日本,蘇曼殊亦避難西湖。

經此革命失敗,自這年下半年起,蘇曼殊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由於長年飲食無度,胃肺脾各種毛病都找上門來,他常常渾身疼痛、哆嗦不止,不得不於這年12月初,再次東渡日本養病。

此次因病寓居日本,蘇曼殊一直滯留至1916年5月才回國。

這兩年多的日子裡,蘇曼殊寫詩作畫著小說,也常與同在日本的孫中山會面,還時常去探望生母河合若,一住便是一個星期。

這兩年多的日子,雖身體抱恙,倒是蘇曼殊人生中度過的難得安穩幸福的歲月。

1916年回到上海的蘇曼殊,先是住在上海,後又遷往西湖。

在杭州西湖畔,他寫出了此生最後兩篇文言小說《碎簪記》和《非夢記》。

圖 | 蘇曼殊作品

圖 | 蘇曼殊作品

1917年春,已經51歲的河合若自感時日無多,亟盼兒子能再回東京。

這年4月,蘇曼殊再度由上海東渡日本。

沒想到六月從東京回到上海的蘇曼殊,竟腸胃病複發,痢疾不止,一下子就病倒了。

在上海住院期間,他腸胃痙攣嚴重,全身疼痛難忍,後在蔣介石的幫助下,緊急轉入海寧醫院治療,病情才短暫穩定下來。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蘇曼殊的病情時好時壞,他也因此有時頭腦清醒,有時又神志糊塗。

逢到天氣好的時候,病房外秋陽爛漫之時,蘇曼殊的心情也隨之好起來。

這時候,他總愛和前來探望他的朋友們說一些自己的南亞之行、印度之旅的奇聞異事、異域風情,又愛說一些出自佛經的小故事,卻總不提自己的病情,他不願朋友們為他擔心。

醫生安慰他說,等過了這一冬,到春暖花開時,這病就快好了。等夏天一到,就一定能痊癒了。

然而誰想到,到1918年4月的暮春時節,曼殊的病非但不見好,還愈發嚴重起來。朋友們都慌了神,又把他匆匆轉至廣慈醫院。

在廣慈醫院,朋友們輪流晝夜守護他,唯恐出現意外。

有一個朋友安慰他說,昨夜得了一夢,夢見菩薩端立雲端,說蘇曼殊的病很快就會痊癒。

這時,蘇曼殊雙手輕輕合十,嘴角露出一絲感激的微笑,卻連說出一句話的力氣也沒有了。

這年5月2日,蘇曼殊病逝於廣慈醫院,年僅35歲。臨終遺言是:

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都無罣礙。

他終究沒能等來1918年的夏天。

蘇曼殊圓寂後,孫中山先生驚聞噩耗,無限悲痛惋惜,又贈千金。朋友們將他葬於西湖孤山腳下一處風景秀美之地。

由此處極目望去,便是西泠橋,蘇曼殊之墓與橋畔蘇小小墓遙遙相對。

一代名僧相伴一代名伎,月寒水冷凄清秋夜,料想亦不寂寞。

生於日本,長於中國,12歲便出家的蘇曼殊,一生三度出家,初戀為他殉情,藝伎相托終身。

他精通佛學、詩文畫三絕,又投身民主革命,出世復入世。

在世人眼裡,他是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他痴、畸、狂、怪,儼然是妙玉一般的品性,卻怎知,私生子的身份、缺少母愛的童年,在大家族受盡欺凌、死裡逃生,小小年紀就被迫寄身佛寺的他,這般人世輾轉飄零的辛酸苦楚,又有幾人真正用心去讀?

足下是無盡腐爛泥淖,他在不見天日的黑暗裡掙扎著生根發芽,最終開出了一朵朵驚艷世人的清凈白蓮花。

文 | 午夢堂主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