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堅決離婚!15歲嫁給「畫壇巨匠」相伴25年生8子 丈夫風流多情「娶女兒同學為四太太」她感到蒙羞

  • 2022-04-20 11:25

1922年,15歲的黃凝素嫁給了「畫壇巨匠」張大千,並在接下來25年中常伴張大千左右,為他生下了8個孩子。

然而1947年,40歲的黃凝素卻堅決要求離婚,不顧張大千的挽留、執意離開。

有人說,黃凝素之所以要離婚,是因為常年遭受冷落,最終紅杏出牆。

也有人說促使其拿出離婚協議的是張大千的第4任妻子,張大千讓她「蒙羞」。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兩人為何最終分道揚鑣?

一園鮮花的盛開

張大千曾經說過「凡美人者,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騷,三等潑、辣、刁」。

15歲的黃凝素無疑是符合這條標準的,她既有青春年少的靚麗,也有川妹子的火辣,使得張大千一見傾心。

昔日一心向著藝術的大師,就這麼成為了開枝散葉的行家。

在黃凝素嫁入張府之前,張大千已經有了一位正妻,叫做曾慶蓉。

這是父親為張大千明媒正娶的正妻,算是典型的傳統大家閨秀。

只不過由於這是父母指定的婚姻,所以張大千比較抗拒,兩人間的關係也頗為冷淡。

眼見老張家人丁凋零,張大千的父母看不下去了,又給他娶了一位二太太。

這就是面容姣好,精明幹練,而且還略懂書畫的黃凝素。

自此之後,張大千再也不說什麼「畫畫需靜神」了。

據張氏家譜載:「善伺公意,甚得公歡。雖不善理家庭,而伺公書畫,俾公點墨不遺。」

毫無疑問,像張大千這樣的畫壇巨匠是自帶光環的,黃凝素的心中對他也多有傾慕。

因此成婚之後,黃凝素很快就為張大千生了8個孩子,但她卻不知道的是屬於她的光芒已經在逐漸暗淡了。

作為畫壇中出了名的多情種,張大千的深情是真的,但他的多情也是真的,而在他這一生中與他有糾葛的女性更是數不勝數。

年幼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自己的表姐謝舜華,1916年與謝舜華定親。

但在他去日本學習染織之後,謝舜華患病去世了,張大千為此找了個寺廟出家,取法號為「大千」。

當了三個月的和尚後,張大千就被表哥勸回去結婚了,在與曾正蓉的婚姻期間,他可能還有些挂念表姐。

但是等到娶了黃凝素之後,可能就顧不上了,因為在那之後,他的桃花運接二連三的就來了。

1921年在上海認識了李秋君,1927年應日本朋友的邀請,他去了漢城游金剛山,在這裡張大千與韓國姑娘池春紅定情。

1934年張大千又對鼓書藝女楊宛君一見鍾情,隨即納為了自己的三夫人。

直到1943年遇到大女兒的同學徐雯波,並且將其娶為了自己的第四任夫人。

張大千的桃花運也至此告一段落。

縱觀這些女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美麗動人,且兼有幾分才華,更重要的是身上透著一股靈氣,宛如是花園中盛開的花兒。

就像作家須一瓜說的那樣,「藝術家骨子裡都是野生動物」。

然而,一味向前看的張大千,似乎顧不上那些凋謝的花兒,當他朝著下一朵花兒奔去的時候,上一朵花似乎就凋謝了。

一朵鮮花的凋零

年輕的黃凝素令張大千著迷,可是隨著連續生了8個孩子,黃凝素的身材嚴重走樣,相貌也不復昔日光彩。

更讓張大千難以忍受的是,曾經一個吟詩弄畫的才女,已經成為了柴米油鹽的「老母親」。

於是很快,張大千就將自己的目光聚焦到了第三任妻子楊宛君的身上。

兩人整日如膠似漆,白天一同處理日常生活,對外應酬,晚上也呆在一塊兒聊天畫畫。

之前頗令張大千喜愛的黃凝素,只得夜夜獨守空閨,失落嘆息。

由於生活里實在沒什麼趣,黃凝素最終沉迷在了麻將桌上,終日打麻將度日。

也正是在麻將桌上,黃凝素認識了一個比他小很多歲的男人。

這個男人不像張大仙一樣有才華、有財產,只是一個小職員,但是他溫柔細膩,帶給了黃凝素久違的溫暖。

時間長了,兩人間自然滋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情感,這份情感也正是黃凝素選擇與張大千離婚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黃凝素在麻將桌上認識的那個男人只是一個務實功利的小職員。

剛開始的時候他之所以對黃夫人如此特別,主要是因為黃凝素是大畫家太太的身份。

除此之外,他心中也不乏從黃夫人這裡搞錢的想法,不過時間長了這個男人慢慢地也對黃凝素產生了感情。

於是他開始鼓動黃凝素與張大千離婚,最終黃凝素聽從了他的建議,再向張大千索要了一定數目的錢財後,就與張大千分道揚鑣了。

對於黃凝素提出離婚這件事,張大千是猝不及防的,因為當時的他雖然更偏愛楊宛君,冷落了黃凝素,但這並不代表黃凝素在他心中沒有地位。

恰恰相反,兩人做了25年的夫妻,黃凝素替他生育了8個孩子,又對這些孩子悉心照顧,張大千打心底是感激她的。

因此他還與黃凝素展開了一份懇談,用盡辦法想要挽留,只是最終都沒能成功,只能多給了黃凝素一些錢財後「和平分手」。

1947年,40歲的黃凝素與張大千離婚後,便和那個小職員走到了一起,甚至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歲月。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因為生活上的一些矛盾難以排解,黃凝素最終還是和那個男人分開了,孤獨地渡過了接下來的歲月。

這朵曾經璀璨盛開過的花兒,就這麼凋零在了孤寂的花園裡,屬實令人嗟嘆。

黃凝素離婚的另一個原因

其實,除了張大千過於寵愛楊宛君、牌桌上遇到了新的意中人外,還有一件事也促使黃凝素做出了離婚的決定。

那就是張大千娶的第4任妻子,徐雯波。

張大千與徐雯波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43年,當時張大千44歲,而徐雯波僅有12歲。

作為張大千大女兒張心瑞的同學兼閨蜜,年幼的徐雯波對張大千非常仰慕,因此就請求張心瑞帶她去看張大千畫畫。

張心瑞本來是不想答應的,因為張大千非常注重畫畫的私密性,特別不喜歡別人打擾到畫畫,只不過最後耐不過徐雯波的央求,還是把她帶回了家。

卻沒想到這次見面直接促使徐雯波成為了自己的「後媽」。

年幼的徐雯波身上透著一股靈氣,讓張大千隻看一眼,就對她極具好感。

不僅允許他每天來看自己畫畫,而且還帶他參觀自己的畫室,精心給她講解那些著名作品。

時間長了,徐雯波直接萌發了拜師的念頭,希望能夠跟著張大千學畫畫。

原本徐雯波以為這個請求十拿九穩,卻沒想到遭到了張大千的斷然拒絕。

徐雯波以為是張大千對自己不滿意,但得知張大千依舊讓自己來畫,也就放下心來。

之後因為抗日戰爭的影響,徐雯波擔心著張大千的安危,便主動邀請張大千到自己有防空洞的姑母家來常住。

張大千欣然答應,自此之後,二人形影不離。

徐雯波每天就跟著張大千一起畫畫,聽到防空警報就一直躲進防空洞里,兩人的日子過得頗為有趣。

而後來慢慢長大的徐雯波,也就逐漸在這種相處中對張大千萌生了愛慕之意。

後來,在徐雯波16歲那年,張大千上她家提了親。

這件事一度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轟動,因為當時兩人的年紀足足差了30多歲。

徐雯波的姑母也不肯答應,後來還是兩人謊稱徐雯波已經懷上了張大千的孩子,姑母才勉強鬆口。

可這樁婚事的阻力,又何止是在徐家呢?

針對張大千要娶徐雯波這件事,張家的三個夫人也是1萬個不同意,為了阻止張大千,他們可以說是將張家鬧了個雞飛狗跳。

尤其是性格要強的黃凝素,她根本不願意接受跟一個十幾歲女子共侍一夫的局面,而且這個女孩子還是女兒的閨蜜,這屬實令她感到「蒙羞」。

然而,張家的夫人再鬧騰也沒用,他們根本就改變不了張大千的主意。

這個一遇到困境就玩失蹤的「畫壇巨匠」,處理起感情上的事實向來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

最終他如願將徐雯波娶進門,讓其成為了四太太。

也正是這件事,讓黃凝素徹底心灰意冷,最終決定與張大千離婚。

離婚的正確性以及對張大千的評價

雖然在與張大千離婚後,生活得頗為坎坷,但不得不說,黃凝素選擇與張大千離婚,倒也是個正確的決定。

因為張大千對後來的「四太太」,實在是太過偏愛了。

1949年張大千決定去台灣,但是當時的船票非常難買,動輒就要十幾根金條,就這還是有價無市,張大千想盡辦法才搞到了三張船票。

而這時候他也面臨起了抉擇,那就是究竟該帶誰離開。

毫無疑問,有一張船票是屬於四太太徐雯波的。

至於剩下的一張船票,最終是在徐雯波的建議下,留給了黃凝素的三歲女兒張心沛。

就這樣,張大千與徐雯波過起了二人世界,沒了大太太和二太太的打擾,後來二人周轉於世界各地,好不自在。

直到後來在海外長期僑居後,張大千又喜歡上了自己的侍女,對此24歲的徐雯波非但無怨無悔,反而還對丈夫多有成全。

單單就張大千生性風流這件事,生性要強的黃凝素小姐,想必是做不到徐雯波這麼豁達的。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她沒有與張大千離婚,恐怕也只能憋悶度日,甚至還要遭受被「拋棄」的苦楚,與其如此還不如離婚,去尋求一份寧靜與自由。

另外,張大千在去世後,曾經立下遺囑,將94%的遺產留給徐雯波,至於其他的夫人和子女,僅僅能繼承剩下的6%。

這對於幾位夫人來說,明顯是不公平的,從中也能看出張大千對徐雯波是多麼的偏愛。

在這種情況下,張大千的其餘夫人能夠分享到的「愛」,恐怕是寥寥無幾,黃凝素或許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選擇了與張大千訣別。

那麼我們該如何評價張大千呢?

從感情的角度看,張大千的一生和很多女人糾纏不清,即使是荷爾蒙停止分泌,也會嗅到女人味。

從生活的角度看,張大千則是一個鍾情於美食的吃貨。

他不管走到哪裡張大千都要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他一生周遊各地,甚至他還說過,

「人的一生可以不善待自己的肉體,但是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嘴巴。」

由此可見,張大千是多麼鍾情於美食。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從藝術的角度看,張大千是一個登峰造極的畫家。

2021年12月10日晚,張大千晚年創作的潑彩巨制《秋曦圖》,最終以1.7億元落槌,加傭金以1.955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了2021年度最貴近現代書畫。

這也是張大千作品在內地拍賣場上的最高價。

而張大千對繪畫的熱愛也是令人所稱道的,在去世前的最後一刻,張大千仍舊不顧醫生勸阻,再拿著畫筆畫畫。

最終畫出了曠世奇作「廬山圖」,畫完這幅畫後,張大千終於耗盡了心力,駕鶴西去了。

針對張大千的畫藝,齊白石曾經做出過這樣的評價,「五百年來一大千」,由此可見,他對張大千是多麼的推崇。

而這也客觀表明了張大千在繪畫界的地位,或許這就是真正的藝術家吧,活得特殊,又活得熱鬧,活成了讓後人為之津津樂道的傳奇。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