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異泉洞每逢清明「吐魚」上千公斤!村民紛紛蹲洞口捕撈 專家調查後「吃魚的村民」嚇得臉色發白

  • 2022-08-08 15:14

一個怪異的泉洞,每年清明節都定期吐出上萬斤魚來,村民們每每這個時候都蹲在洞口捕撈。專家調查後吃魚的村民們卻嚇得臉都綠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湖北省十堰市譚山鎮有一個小山村名叫前山村,這個小村子三面環山,風景十分優美。但是近年來村子里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感到震驚的怪事。山村中環繞著一條小溪,這個小溪中有處小泉洞,泉洞呈圓形,看上去外表平平,與其他普通的小泉洞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泉洞會開始吐出大量的魚。村民們都紛紛跑去抓魚,並把這種自動冒出的魚稱為「洋魚」。只要時間合適,每次去都能有所收穫,花不了多少時間,便能裝滿一大筐。

大家都感到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洋魚」的肉質細嫩、味道十分鮮美,一時間成為了整個村莊的桌上美味。

這個神奇的小泉洞,給村民們帶來了美味的食物和無盡的財富,村民們日子也越發滋潤起來,可以說過上了年年有「魚」的生活。

在得知泉洞會吐魚的消息後,鄰村很多人也陸續來到這裡偷魚,這個泉洞的名氣也慢慢大了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這處泉洞冒出來的魚個頭十分大,數量也很多,每年加起來估計能有上萬斤。

但是最近,村民們發現泉洞裡面的魚越來越少了,而且個頭也沒有之前那樣大了。

任何東西都有用完的那一天,況且村民們還把這些魚當做主要食物來源,如此說來,這些魚數量變少也並不奇怪。但是民以食為天,如今天都快塌了,村民們又怎麼能不著急,可是他們怎麼都商量不出個對策來。

沒過多久,泉洞「吐魚」這件事被當地政府知曉了,政府對這件事情高度重視,立刻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去前山村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誰料調查結果竟讓專家大吃一驚!

二、小洞內外水的來源竟然不同,「洋魚」莫非來自地下?

湖北十堰小山村出現神秘泉洞,洞內每年定期吐出上萬噸魚。

為了探究其中原因,專家們特意前去調查,調查結果卻讓專家大吃一驚!

他們究竟發現了什麼?

在陡峭的盤山公路上行駛了一個小時後,科考隊終於到達了譚山鎮前山村,在村民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那個神奇的小泉洞。

專家們在對泉洞周圍的地形進行考察後,吃驚地發現這裡居然是岩溶地貌。這意味著這個泉洞周圍的大山內部大概率存在著暗河。

專家們對泉洞進行了測量,發現其直徑達到了50公分,這個泉洞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湧出魚來是十分有可能的。

專家們正準備對泉洞進行更加精細地測量,此時出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意外發現!

泉洞內部的水溫和泉洞外部的水溫竟截然不同,把手伸進泉洞內部明顯能感覺到冰冷刺骨。經檢測發現,泉洞外的水溫為11攝氏度左右,泉洞內的水溫只有7攝氏度。此外泉洞內外水的礦化度也不一樣。這說明泉洞內外的水來自兩種不同的水源!泉洞內部溫度較低的水來自於地下。

那麼泉洞中湧出的「洋魚」莫非來自於地下?

專家們在泉洞口蹲守了兩天後終於發現了一隻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看上去像一隻巨型蝌蚪的魚。而村民們卻說這不是「洋魚」,「洋魚」的外貌與這隻「大蝌蚪」截然不同。

在經過仔細的辨認后,專家們確定這就是一隻大蝌蚪,它只是偶然間誤入了地下,脫離了正常的發育軌跡。

專家們只能繼續等待,幾天下來卻始終沒有發現「洋魚」的蹤跡。於是便去找村民們打聽,一問之下才知道「洋魚」雖然是從清明節前後開始出現,但是現在是春末夏初,這個季節「洋魚」數量還比較少、不太好找,在七八月的盛夏其數量才會達到頂峰!

這樣看來,專家們來的時候不巧,於是他們便決定回去等待。

時光流轉,轉眼間幾個月過去了,科考專家們再次來到了前山村。村民們說此時「洋魚」已經大量湧出了。

科考隊員們在聽到這則消息後立刻去到小溪邊,然而就在這幾個月間,小溪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溪兩岸長出了鬱鬱蔥蔥的植被蓋住了那個出魚的泉洞。

調查頓時陷入了困境,好在專家們想到運用溫度差的方法來尋找泉洞,最後終於順利地確定了泉洞的位置。

科考專家們滿懷希望地等待著「洋魚」的出現。但是糟糕的事情卻發生了,剛剛還晴朗的天空突然遍布烏雲,下起了瓢潑大雨。大雨過後科考隊員們再次回到了那個小溪旁邊,只見那個大雨前還消失不見的泉洞源源不斷地噴湧出泉水,如同人工噴泉一般。

就在這時,科考專家們等待已久的「洋魚」終於出現了。它個頭還沒有人的手掌大,背部呈灰色吧,腹部呈白色,身上布滿了細密柔軟的鱗片,外形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但是專家卻一眼就看出它不是洞穴魚類,因為其身上不具備洞穴魚類的典型特徵。

洞穴魚類因為長期生活在黑暗中,眼睛會逐漸退化,身體顏色也逐漸變得透明,洋魚顯然不符合這一特徵。

可是既然村民口中的「洋魚」不是洞穴魚類,那為什麼它會從地下冒出來呢?

三、「洋魚」身份確定,村民嚇得臉色發白

湖北十堰小山村的泉洞中每年湧出萬斤神秘「洋魚」,而這些魚卻不是洞穴類魚。

它們到底是什麼品種?又來自哪?

為了弄清楚「洋魚」從何而來,科考專家們在水下安放了攝像機來捕捉「洋魚」遊動的過程。攝像機傳出來的畫面顯示洋魚們平時喜歡鑽在洞穴附近的岩壁內,通過食用洞穴上的青苔裹腹。

結合「洋魚」的生活習性以及外表特徵,專家們推斷出它是一種半洞穴魚類,它們偏愛低溫黑暗的環境,因此棲息在小溪旁的地下泉洞中。

由於夏季雨水較多,地下水位大幅提升,小溪內部的泉洞與小溪外部的水相連通,這些「洋魚」也就順著水位的提升湧出水面。

至於為何每年清明節前後定期出沒是因為冬天泉洞內水溫較高,這些魚兒便去洞穴內避寒產卵,在每年清明節后溫度回暖、水溫上升,它們便從洞穴內湧出。這才出現了泉洞「吐魚」的神奇景象。

至於為何出魚量越來越少、魚的個頭也越來越小是因為十堰市屬於卡斯特地形,地下岩石是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隨著時間的推移,泉洞內部的岩石不斷破碎,地下管道也不斷被碎石所堵塞,因此鑽出洞口的魚個頭變得越來越小、數量也越來越少。

既然如此,村民口中的「洋魚」是什麼魚種呢?

在生物專家們查閱相關資料後得出,這些魚是多鱗白甲魚,野生多鱗白甲魚數量較為稀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同時科考專家們對村民說明了野生多鱗白甲魚的稀缺性,以及擅自捕撈食用是犯法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村民們都驚出了一身冷汗,誰都沒想到吃條魚竟成了違法犯罪,於是再也不敢擅自捕撈。畢竟為了吃條魚而違法犯罪,實在是得不償失!

文章來源:搜狐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