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大不幸!拖垮一個家的不是窮,是家裡有「這3種老人」

有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家裡有老人,能夠照顧孩子,也能做頓飯。

天黑了,老人點亮一盞燈,等待子孫回來。

老人在,家裡就有煙火氣,讓人溫暖。

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如一寶」,總有一些老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把兒女的家,搞得支離破碎。

晚輩們本想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庭,但是老父母頻繁干預、各種束縛,這就麻煩大了。

因而說,拖垮一個家庭的,不是窮,是家有以下三種老人。

一、貪壽的老人,總是自私自利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對於生死就看淡了。

可現實是,有一些老人貪生怕死,還指望自己活一百多年。

各種身體保養、離譜的鍛煉方式、道聽途說的保健品,一擁而上。

陳妙玲是一位醫生,也是一位作家。她在《你的苦痛與我相關》寫一個老太太「宋小花」。

宋小花隔三差五就跑到醫院,還說:「我身體棒棒的,什麼活都能做......老頭子過世了,我不需要任何人照顧我,我住院也不告訴任何人。」

有天,宋小花聽到一個很壞的消息——兒子腦出血住院了,昏迷不醒。

這下,宋小花急了,哭天喊地。

一個家庭裡,兒子病得不行的時候,才去醫院;母親沒病,倒是常常去醫院。這一對比,實在令人五味雜陳。

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老人長壽克子孫。」雖然是帶著迷信的一句話,但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老了,就順其自然,走在兒女的前面,算是福氣。

若是兒女走在老人的前面,這對家庭的打擊,是很大的。

人這一生,百年之間而已。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也沒有實現,何況是普通人呢?

二、貪權的老人,總是指手畫腳

《增廣賢文》裡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一個家庭再大,也只是一人當家做主。千萬不能一擁而上,誰都不遷就誰。

按照常理,兒女到了中年,父母就應該退出「主角」了。大家庭如何,兒女說了算。

在兒女的小家庭,更是兒女做主,父母來了,也是一個客人。

當老父母很強勢,兒女的小家庭就雞飛狗跳。老人掌控了兒女家的一切權力,那麼兒女的人生不自由,兒媳和女婿就會怨恨不斷。

不得不說,父母最親,夫妻最近。

從時間上看,父母親,也不會親一輩子;夫妻近,卻能近大半生,後來是老伴。

還有孫輩的教育方面,老人的觀點往往是不合時宜的,要是兒女也聽老人的,難免會害了孫輩。

兩代人的觀點不同,也是吵鬧的根源。

通常,兒女的家,不是老人的家。若老人非得把兒女家當自家,那就是控制慾太強的展現,哪裡有管教,哪裡就有反抗。

三、偏心的老人,總是挑起內耗

人老了,賺錢的本事小了,但仍有分配家庭財產的權力,向兒女索要贍養費的權力。

當老人一直偏心,兄弟姐妹就不和睦了。畢竟,人是追逐利益的。

在《妯娌的三國時代》這部戲劇裡,老大忠厚,老二能幹,老三無所事事。

家裡二老心疼老三沒錢,就偷偷摸摸給存摺,還密謀要幫忙買車。老三嫌棄父母給10萬,太少了,買不到好車。

結果父母把老房子也給了老三,媳婦們知道老人的做法,生氣不已,從此內鬥不停。

兄弟姐妹需要互相幫助,但是有限度的,比方說,弟弟要買房,可以向哥哥借錢。

老人知道情況後,不斷向老大要錢,然後轉移給老二,這就麻煩大了,因為錢經過老人的手,大概是不會還了。

偏心就像一把利劍,得到好處的人有恃無恐,沒有得到好處的人懷恨在心,兩面都是傷害。

古人云:「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還說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如果老人拎不清,總以為自己是家裡的老大,還一直要管兒女到老,累了自己,也苦了兒女。

放手才是愛,這是老人應有的認知。

為了兒女好,那就要保持距離、學會服從兒女的安排、尊重兒女的選擇。閒來無事,身體健壯,那就去做善事,為子孫積德積福吧。

好的家庭,是幾代人的接力賽,不是哪一代人的獨角戲。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