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多活一天就賺一天!教授夫人「96歲斷食結束生命」生前觀念發人深省 「只求活得痛快」不讓兒女操心


我還愛看電視劇,看到難過處就跟著放聲哭,高興處就放聲笑。
有時還想不通編劇為什麼這麼處理,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編劇,我就怎麼處理。
我現在還在研讀《易經》,心得也記下了一本。



你看,我平時有這麼多事情要做,有這麼多新知識要學,哪裡有時間去寂寞呢?
此外,我還有個辦法,就是家裡不要太寂靜。
要經常開著電視,就好像總有人與你說話、向你唱歌,你就不會感到孤獨。



我有3個孩子,每周都回來看我。
我兒子離我挺遠,我不希望他每周都來,就對我女兒說,你跟你哥哥說一下,不用每周都來,打個電話問問就行了。
他後來就兩個禮拜回來一次。



我平時過得很充實、愉快,不希望別人來干擾我。
老年人要熱愛生活,關心時事,心胸開闊,心情舒暢,這樣遇到疾病就能頂得住。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第二目標



要爭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走得快一點」,既減少自己的痛苦,也盡量避免給他人造成負擔。
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這也可以事在人為嗎?


Advertisements


我認為,要想「走得快一點」,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準備,該走的時候乾乾脆脆、無牽無掛、了無遺憾。我來告訴你我的體會:



1.不怕死



其實無論多大年齡都會怕死,死亡總是令人恐懼的,怕臨死前的病痛,怕與親人訣別時的撕心裂肺。
可是,怕又有什麼用?這是自然規律,只能坦然面對呀。



從70歲時我就想,「人活七十古來稀」,何況還有許多偶然因素。
所以活一天就賺一天,人的生命分為數量和質量,我不在乎數量,而看重質量。
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質量,什麼時候「走」就順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
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決不好,就終日惶惶不安。我現在就活得很痛快。



好多知識學不完的,我從來也不寂寞。
我不喜歡跟街坊鄰里的老太太們聊家長理短。我覺得不如看電視,能得到很多新鮮知識。

Advertisements



我愛看足球、網球、桌球。我是丁俊暉的粉絲。對於國際上的一些新聞我也很關注。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Advertisements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檢查發現我左腎上有個腫瘤,可能是癌症,醫生和家屬都主張要做手術切除。我不同意。



我說我已經92歲了,我將來「走」不一定是因為這個腫瘤。
即便是這個原因,動了手術後又會出現其他病。
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歡什麼?



它喜歡酸性的東西,不喜歡鹼性的東西。
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魚大肉,而多吃蔬菜水果,還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花椰菜等。已經兩年了,我一直與癌症「和平共處」。



現在我乾脆就不去檢查了,也不管它變大了還是小了,愛怎樣怎樣。
現在既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精神負擔,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實,很有質量。



任何事情只要想得開,就會戰勝它。
當然如果將來真是癌症發作的話,後期會很疼,我就留一筆錢打止痛針。
我對女兒說,將來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沒有知覺了還打它幹嗎,「走人」就完了嘛!

Advertisements



人如果連死都不怕,那還怕什麼?精神上只有達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
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輕鬆享受有限的生期。
我現在一個人生活,兒女說:「還是找個保姆陪住吧,否則萬一哪天犯了病都沒有人知道。」
我說:「犯了病又怎樣,無非是拉到醫院搶救唄。搶救過來又怎樣,還不是不死不活地拖著?」



人的壽數到了,就要順其自然。身體功能衰竭了,無疾而終,順其自然,這是福氣呀,你說是不是?
古人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來不怕死,就活得輕鬆,生活質量就高。我就是懷著這種心態一天一天活過來的。
事實證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



我現在已經94歲了,而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哈哈,我覺得自己賺到的已經太多了。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2.不愛錢



許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錙銖必較,把錢摳得緊緊的。他們真是沒想明白呀,我現在每個月幾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
所以孩子們來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兒女過60歲生日,我每人送上1萬元。



我想,自己也就這幾十萬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兒女們繼承,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感激我。
不如現在就拿出來給大家共享,弄個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哈哈!



3.放下自我



現在很多老人想問題只從自己出發,想來想去總覺得別人對不住自己。
或是領導對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對不住自己,或是兒女對自己照顧不周,特別是兒媳婦又如何虧欠了自己。
內心總是不愉快。這又何必呢。
要想得開,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換位思考。



你認為自己把兒女撫養大,兒女就應該回報你。可兒女都有兒女的事情,哪有那麼多時間陪著你?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時,你又曾陪伴了多少、照顧了多少?

Advertisements



我從不要求兒女來陪我。
我一個人生活得很有規律,說真的,他們來了我還有點嫌打亂了自己的計劃。
一個人生活是常態,兒女來看你,是驚喜。這樣就不會心懷不滿,常感落寂了。



不要回報,只要奉獻,我養大了兒孫,是我的奉獻。
但我不圖兒孫的回報。我一直以助人為樂,若能幫助他人,我就感到快樂。能給周圍人帶來快樂,我就感到快樂。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一位老師經濟上有困難,我給了她點錢,她向我表示感謝。
我說:「你甭謝,我這樣做自己高興。」



與人的感情要真摯,但不要太纏綿。
我們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長期一直放不下,總是悲悲切切的。
感情深厚可以理解,但總不能整日淚水洗面,多愁善感。



兒女也一樣,我愛他們,當然捨不得分離。
但是既然分離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願意他們將來被悲傷所累。
所以現在就不去和他們太纏綿,不要他們一天到晚總往我這裡跑。



至於孫子輩兒,哈哈,不用我說,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
這是人類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嘛。
總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戰勝死亡,充分享受生期。
至於身後之事,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是我應該費心去想的。



聽陳老師一席談,如醍醐灌頂。

她那份冷靜與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徹悟後的詼諧幽默又令我忍俊不禁,時不時地與陳老師一起開懷大笑。




這樣睿智堅強的老人實在不多見。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