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職場面試:「5杯水怎麼分給6個領導?」 4個「職場認知層次」你在哪一層?


4

「連分水都能成為問題的公司,還留著做什麼?」

這個答案被許多網友稱為「太過衝動」,哪有為一杯水要辭職的?

但拋開表現形式不談,這其中包含了很難得的歸因思維。

少倒一杯水的確是小事,卻很可能暴露了某些管理層面上的失職。

這些問題的根源如果不被挖掘出來,可能就會將整個團隊置於隱患之中。

日劇《半澤直樹》裡有這麼一個情節。

主角半澤參訪一家有貸款意向的公司,在大廳等候時,他發現辦公室的公共座機連續響了5分鐘也沒有人去接。

單憑這一點,他就判斷這家公司的經營存在很大問題,如果把錢借給這家公司,很有可能面臨收不回貸款的風險。

結果不出所料,行長一意孤行要給這家公司放貸款,後來公司迅速倒閉,給銀行帶來了5億日元的損失。

被譽為職場聖經的《原則》一書裡寫道:「許多人的最大錯誤,是把問題的表象看成問題本身。」

Advertisements

水少倒一杯,補上就行了;

文件發錯了,換回來就好了;

名單漏人了,加上去就得了。

看似每次都解決了問題,但其實只是把精力消耗在處理重複的問題上。


關於如何培養歸因思維,有2條建議可供參考:


1. 正確區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往往對應問題的表象,根本原因才直指問題核心,是我們最該關注的。

而區分這兩種原因並不難,一般來說,直接原因用動詞描述,根本原因則用形容詞或狀語表示。

例如,對於問題「有5杯水卻來了6個領導」,直接原因就是「某人少倒了一杯水」,根本原因就是「檢查不到位」。

寫到這讓我想起潤米諮詢的創始人劉潤,有一次到中國火箭院參觀,火箭院的梁書記問他:你知道火箭的直徑為什麼是3.35米嗎?

劉潤回答:「因為要用火車運輸火箭,火箭的直徑是由火車涵洞的寬度決定的。」

Advertisements

梁書記又問:「那是什麼決定了火車涵洞的寬度呢?」

劉潤答:「鐵軌的寬度。」

梁書記接著問:「那鐵軌的寬度是什麼決定的?」

這下,劉潤答不上來了。

梁書記說:

鐵軌的寬度,沿襲了電車軌道的寬度;

電車軌道的寬度,沿襲了馬車車輪的間距;

馬車車輪的間距,接近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所以說,火箭的直徑,是由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的。

面對梁書記的問題,知識淵博的劉潤,卻仍然被問住,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一個都答不上。

正如梁書記所說:「這就是做火箭需要的精神,不斷追問為什麼,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真正的高手,習慣多問幾個「為什麼」,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單純停留在問題的表現,最後糊弄了自己,也擱淺了問題。


2.嘗試五問法

豐田公司曾有一個著名的歸因案例:

Advertisements

機器停了,為什麼?——運轉超負荷,保險絲熔斷。

運轉超負荷,為什麼?——軸承潤滑不足。

潤滑不足,為什麼?——潤滑泵不能供油。

不能供油,為什麼?——油泵軸磨損,導致鬆動。

油泵軸磨損,為什麼?——沒有安裝過濾器,導致鐵屑混入。

遇到問題,試著往回追溯5步,往往就能挖掘出問題的根源。


寫在最後

其實針對這個討論,許多答案都有其可取之處。

當你看到別人的答案而眼前一亮時,不用為自己沒想到而心生沮喪。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思維模式,而每種思維模式又對應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

卡爾-榮格曾說:「對所有人而言,成功有兩條路,一是自己擁有成功所需的要素,二是從別人那邊獲取成功所需的要素。」

一方面明確自己思維模式中的長處和缺陷,另一方面保持頭腦極度開放,遇到問題時能從別人的觀點中汲取靈感。

Advertisements

學會用已有資源爭取產出最大化,這或許才是笑過之後,「領導喝水」問題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發。

最後,如果面試官問你:有5杯水卻來了6個領導,你該怎麼辦?



參考資料:

1.《原則》,瑞-達利歐;

2.《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3.《和手握8套房的房東聊了1小時,我驚呆了》


面試官:「兩木叫林,三木叫森,五木叫什麼?」兩位女大生機智回答 「征服面試官」當場被錄取

面試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畢業後,關係著每個人,能否順利進入崗位。而現在的面試,不僅僅要考驗你的專業能力,還要考驗你得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所謂是極其嚴格。機智的回答能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些考生是如何應答的吧!

李琴是應屆畢業生,他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為了更好的未來,開始尋找工作。他向很多家公司都投放了簡歷,很快就收到了一家大型企業的面試邀請。但是到了面試的地點後,面試官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一下就把面試者問住了。

Advertisements

面試官問:「兩木叫林,三木叫森,五木叫什麼?」

這是一個文字題,幾位面試者都是一臉的迷惑,怎麼就突然考上了文字題,讓人摸不到頭腦,眾人紛紛進行思考。

這時一個小姑娘站了起來說:「我是來面試後期製作的,又不是來猜謎字謎的!你這個問題,我回答不出來,我也不想浪費時間去回答,我還是換一家公司面試吧。」說完就離開了

Advertisements

面試官無奈的看了看她,然後將第二名面試者叫了進來。

走進來的是一個96年的男孩子,男孩子拿著筆和紙在哪裡比劃了半天,也沒能找到答案,他甚至懷疑是不是沒有這個字,面試官在故意刁難,便說道:「是不是壓根就沒有這個字呀!您不會是在故意刁難我吧。」


Advertisements

面試官微微笑道:「有肯定是有的,你到旁邊看看別人是怎麼回答的。」

第三個面試者輪到了李琴,李琴是這樣回答的:「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我覺得五個木應該還叫「梧」面試官這個答案應該是成立的吧!」

面試官聽完後為他豎起了大拇指,表示李琴的回答很不錯。


第四位面試者,是一位91年的女生,這個女生說道:我覺得五個的話,可以叫「森林」。我覺得這樣的回答比較符合您的題目。

面試官聽完後紛紛鼓掌,表示讃同。


經過面試官們的討論和決定最後91年的這位女生和李琴通過了面試。

成傑老師今天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主要想告訴大家不要被思維所限制,只有開創思維,才能創造出成功。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