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50歲娶21歲小老婆!髮妻走後領回了家「長子與他斷絕關係」一生未得到原諒


自從知道父親背叛了母親之後,看著母親再無笑容的臉和漸漸消瘦垮掉的身體,他心如刀絞。本來他就將母親的死歸罪於父親的出軌,在茅以升做出接權桂雲和小女兒回家的決定後,他們兄妹幾人更是憤恨。

1972年,長期居於國外的茅于越回國探親,得知家中有權桂雲和小妹後,他寧可住在賓館也不願回家,這讓茅以升感到莫大的痛苦。茅以升的侄孫後來在回憶中說:「我曾親眼目睹茅以升遭到親友指責的場面,茅以升對此的態度是一言不發……我二舅說他有一次親眼看見茅以升為此掉了眼淚」。

可他再痛苦又有什麼用,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對六個子女來說,把他們拉扯長大的母親在被背叛的痛苦中離世,他們的父親就是一個可恨的背叛者。


Advertisements

在來自親友的壓力下,權桂雲也鬱鬱寡歡,看到茅以升痛苦的樣子,她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於是在長期的自責中她也患上了抑鬱症。1975年,權桂雲去世,年僅五十歲,這離她剛剛「轉正」還不到十年時間。她的女兒茅玉麟回憶說:「每當父親因精神痛苦而犯胃痙攣時,母親就默默地為父親煮一個雞蛋,硬蛋殼可以把胃痛壓下去」,因為她知道這一切都是沖她來的。

四、追悔莫及

權桂雲死後,茅以升致力於恢復破裂的親情關係,可茅于越他們始終不願原諒他。與此同時,他的小女兒茅玉麟正處於事業和婚姻的低谷,所以一直陪伴在父親左右。這時的茅以升自知時日無多,為了小女兒以後能有所依靠,他去到瑞士跟長子茅于越談話,料想沒了權桂雲,茅于越多少也消了些怨恨。誰知茅以升居然在談話中提出:讓茅于越秉承「長兄如父」的傳統,在自己死後照顧好茅玉麟。

Advertisements


向來愛戴母親的茅于越怎麼肯接受這樣的要求?他認為自己沒有必須照顧間接害死母親的人的孩子,況且茅以升的要求分明是偏袒茅玉麟,這讓茅于越對父親大失所望,覺得他非但沒有悔改反而得寸進尺。氣憤不已的茅于越斷然拒絕,並決心徹底斷絕與父親之間的往來。茅以升失望地回國了,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他尚懷著一絲希望,不斷給茅于越寫信,試圖修復父子關係,可每封信皆如石沉大海。

1987年,茅以升高燒入院,期間陪伴他的只有小女兒茅玉麟。躺在病床上,他總是詢問茅玉麟:「他回信了嗎?」但每次都只有否定的答案。雖然那只是一封普通的回信,可對茅于越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代表著遲遲未到的原諒和救贖,但他最終也沒有等到真正的回信。

Advertisements

1989年,在茅以升彌留之際,茅玉麟把茅于越的回信念給他聽,他死死捏著這封珍貴的回信,安然去了。但這封信卻是茅玉麟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而偽造的,茅以升至死都未能獲得子女真正的原諒。


Advertisements

也許他彌留之際內心也有諸多悔恨,兩任妻子的死無不與他有關,子女對他始終帶著怨恨,自始至終這場悲劇都由他一手釀成。可惜這大徹大悟終究來得太遲,所有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品嘗。

正如張愛玲那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就像茅以升自己說的,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何嘗不是如此?愛情和道德的衝突從來沒斷過,但命運卻非天定而在人為。

一個人縱使有萬人敬仰的名譽和地位,但如果不能恪守自己的原則底線,最終也無法逃脫人生被蠶食的結局。幾十載人生崎嶇坎坷,茅以升追著權桂雲帶來的愛情和激情漸行漸遠,可他忘記了,在沒有他的無數個平淡枯燥的日子裡,是戴傳蕙用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


via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