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泰斗驟逝!醫院證實「搶救無效」享壽87歲 學生悲曝:去世當天他還在上班

根據華山醫院官網公告:手外科泰斗、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教授於5月24日不幸逝世,享壽87歲。

根據華山醫院官網:顧玉東教授於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中華手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他擅長手外傷修復與再造,手麻、肌肉萎縮的診治,周圍神經損傷的診治,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


Advertisements

由於顧玉東教授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及突出的貢獻,他曾獲「白求恩獎狀獲得者」、「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工作者」、「十大科技精英」等多項殊榮,是我國醫學界楷模。

就在四年前,顧玉東教授榮膺2011「最美醫生」,顧老吐心聲:「對於每一個患者,醫生都要做『加法』,每一次手術都要讓患者有所得。」這是他生前從醫60餘年對病家踐行的不二諾言。


Advertisements

「聽國家的話,學白求恩,做好醫生。」他總是用這三句話總結自己的從醫經歷,他投身手外科,從零起步,帶領華山醫院手外科,屢創數個世界第一。對患者有同情心,對工作有責任心,對事業有進取心,對人民有團結心,這「四心」是顧玉東教授多年前為自己和手外科同事們立下的行為準則。


Advertisements

對患者要有同情心,溫文爾雅的顧玉東教授,將這一句話視為行醫準則。從93%到100%,半個世紀前的一份惻隱,幫助青年顧玉東跨越了「醫學天塹」。

1966年2月13日,顧玉東參與完成導師楊東嶽醫生主持的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手術。此後十五年裡,他們共為100名失去手指的患者進行了足趾移植,其中93例成功,7例失敗。


Advertisements

每次為青年醫生講課,顧玉東總會提及一個失敗的病例:19歲花季女孩不幸被機器軋爛了拇指,她帶著希望,從千里之外來到華山醫院。顧玉東按常規為她做了手術,但手術過程中發現,患者的足背動脈和進入第二趾的血管非常細,不足1毫米,風險很大。

患者術後新造的大拇指每況愈下,最終由紅色變成了黑色。雖然家屬一再表示理解,但顧玉東無法原諒自己。「醫生的職責就是給患者解除痛苦,現在手指沒好,還少了一個腳趾,等於增加了痛苦。」痛心的案例,促使顧玉東努力鑽研,歷時五年分析研究,首創「第二套供血系統」,最終攻克了血管變異難題。

自此之後,華山醫院手外科的「足趾遊離移植再造拇指手術」,再也沒有失敗過,顧玉東因此於1987年首次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

Advertisements

顧玉東教授曾率領團隊實現數個「世界第一」:國際上用「膈神經」移位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第一人;首創「第二套供血系統」使足趾遊離移植再造拇指手術成功率提升到100%;用傷者健側的頸7神經來修復癱瘓的手臂獲得成功……


Advertisements

此外,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在全臂叢神經損傷治療領域、在四肢外傷皮膚缺損皮瓣修復領域、在手指缺損遊離足趾移植修復領域做出大量原創性的創造。

對工作要有責任心,這份執著成就了醫學上的重大突破。1986年黑龍江小夥子在摩托車事故中,左側臂叢受傷,左胸多根肋骨骨折。小夥子胸左骨癱瘓已成為殘酷的現實,他痛不欲生,懷著一線希望來到華山醫院找到顧玉東。

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患者側膈神經、副神經和頸叢神經全部受到損傷,根本沒有「多餘」的神經了,也就是說,當時所有4 組神經移植法對他都不適合。彼時的顧玉東已做了1000多例臂叢手術,他從1000多例手術中發現一個奇特規律:臂叢的5大神經根中,頸7神經根在損傷后很少有症狀出現,只有當4根以上的神經根同時損傷時,頸7神經根的臨床症狀才會出現!

Advertisements

這一重大發現說明:頸7神經根支配的肌肉,可由其上下兩根神經代償支配。

顧玉東利用未受傷的健側頸7神經移位,修復了患側受損的臂叢。周密準備下,經過10個小時的顯微手術,這台史無前例的手術終於順利完成。次日,顧玉東早早來到病房,檢查發現患者健側上肢除兩個指尖有些麻木外,其他活動自如。這樣的執著精神指引下,顧玉東帶領團隊斬獲一次次驚喜:這支「夢之隊」先後榮膺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發明獎2項。


「2018年度十大醫學科技新聞」出爐,「改變外周神經通路誘導大腦功能重塑」榮登十大新聞之一。這項刊登在頂尖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科研成果,針對中風等腦損傷導致的上肢偏癱後續治療。

顧玉東的學生徐文東教授在顧教授研究基礎上,提出「健側頸神經根交叉移位手術」全新策略,藉助神奇的「手-腦」互動,單側手臂癱瘓患者有望恢復上肢功能。突破性成果為人類認識大腦、調控大腦提供了激動人心的新視角。

這位手外科「泰斗」常對青年醫生諄諄教誨:要做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把個人融入於集體之中,希望一代代後來人,為手「內部肌」持續奮鬥下去。

「去世當天,他還在醫院上班。」

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顧老師是在工作崗位上走的。」傍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徐文東教授透露,顧玉東教授自當醫生開始,這60多年來,堅持周一到周六在醫院工作。前天,也是一個周六,他照例來到辦公室上班,可沒想到,這是這名醫生的最後一次上班。

作為顧玉東的學生,徐文東對記者講述了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直到臨近生命終點,他還在牽挂著手外科領域的重要新課題。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