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三空指什麼 記得讓這三個地方「都滿起來」家人和睦興旺

在傳統文化中,俗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通俗易懂的同時有滿富人生哲理,看著短小精悍,又充滿的古人的智慧。它簡練而形象化,經由眾人共同創造,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

「家」對我們來說,不光是避風的海港,亦是我們生活的樂園。

正如蕭伯納所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特別是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家」永遠都會是自己堅實的後盾。為了讓「大」家興旺,「小」家幸福,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小心翼翼的維護。或許,對於90後、00後而言,現在的「家」越來越偏於小家,就連過年也攢不上幾個親戚。

但是,對於我們爺爺奶奶、叔叔嬸嬸、爸爸媽媽那一輩,「家」和「家人」,依然是他們最為珍貴的。

所以,有些人就想要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放在自己的家中。因為這樣才覺得踏實、才覺得幸福。

一些人將票子壓在枕頭底下,希望這樣可以大富大貴;一些人按照風水擺放傢具,希望這樣可以萬事興隆。然而,收效甚微,因不得其要領。

俗語說:「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按照這個意思來說,家中擺放的東西,也是有講究的。最關鍵的是這三個地方、這三個人不能空,否則子孫很難會富貴。

到底是哪三個地方、哪三個人呢?為什麼有些人不信,後來又相信了呢?到底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1. 從「家」的角度上說,「三不空」指什麼?

正所謂:「家居的快樂,是所有志向的最終目標;是所有事業的勞苦的終點。」「家」更具體來說,指的就是我們居住的房子。

很多人努力奮鬥了一輩子,才掙得了一套房子安身。因房子珍貴,所以很多人就想著把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放到家裡。比如家居用品、再比如首飾珍品。

然而,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家」中並不是東西放得越多越好,這三個地方要是空了,即便你放了再多旁物,也不過是畫蛇添足。既不會對你全家的運勢有增益,也不會對你個人有提升。

①廚房不能空

「民以食為天」,為了能活下來,人的最低層次需求就是「吃」。如果吃不好,不僅身體會不好,精氣神也會萎靡。所以,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認為外面的餐館都是珍饈美味,即便宅在家中不願出門,也要點幾個小菜,讓外賣員送到家裡。所以,很多人家的廚房,就是個擺設。吹去灶台上積的一層薄土,大概就是家中最乾淨、最有空間的地方了。

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廚房是最不能空的地方。不光是因為「炒炒爆爆」有利於凝聚家庭成員間的情感,還因為在家裡的廚房做飯,代表了一個家的「煙火氣」。煙火氣越旺的家,越興旺,煙火氣越淡的家,越孤寡。

有煙火氣的人,不論處於何種境地,總能在柴米油鹽中,找到生活中熱愛的東西。或許是在下班經過的水果攤,駐足看了看在一起追逐玩耍的孩子;或許是因三五成群買菜的大媽吸引,而買了不會做的新菜。

我們常常在有煙火氣的地方流連忘返,常常因有煙火氣的人而駐足,卻忽略了離我們最近的,最該有煙火氣的地方。

對比幾年不開灶、房主不下廚的家,有「煙火氣」的家,會和諧得多。家庭成員間,雖然也會為了菜價的貴賤而爭論,會為了做飯洗碗的分工而鬧彆扭,卻也多了很多交流的機會。

尤其是對於那些丈夫肯下廚,孩子願意打下手的家庭而言,廚房就不單是做飯的地方,而是成員間增進感情的必要場所。

所以,廚房真的不能「空」,需要的廚房用具,該買的就一定要買起來。工具全了,做飯的熱情自然也上來了。

②書櫃不能空

顏真卿說過:「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頭)方悔讀書遲。」

都知道讀書有用,因為它更似「葯」,可以解「惑」。但是,很多人家的書櫃卻空空如也,甚至有些人的衣帽間比卧室都大,卻不願意給書櫃騰些空間。

沒有書櫃或書櫃里無書的家,缺少書卷氣。這樣的家庭,很難會興旺。這不光是因為知識局限了他們的眼界,還因為空虛,而讓他們很難自處。

我們生活中,大概都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很難一個人自處,時不時就要和朋友三五成群。即便必須要一個人自處,也是手機不離手地刷社交平台。他們特別害怕一個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每一個閃閃發光的人,都孤獨地忍受了一個又一個漆黑的夜晚。」如果你學不會自處,大概很難成為這樣的人。

事實上,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前者總是在跨越,後者總是想邁步。

曾國藩為了買書,把自己的棉衣賣了。28歲時,因為讀書多,他成功考進了翰林院;三毛只讀了一遍《國家地理》雜誌,就有了走南闖北的勇氣,認識了美好的人,和美好的愛情;董卿喜歡讀書,才能一顰一笑都散發著魅力,才能在《詩詞大會》的舞台上遊刃有餘,金句頻出。

書籍不光能提升一個人的能力,還能體現一個家的品味。「父母愛子,為計之長遠」,父母如果能將讀書的習慣傳承給孩子,並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那一定比給他「金湯匙」更能使家族興旺。

所以,家裡的書櫃真的不能空。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天文地理,還是小說雜文,只要是書,都會有它的啟迪性。先填滿書櫃,再慢慢看。

③客廳不能空

最近特別喜歡一句話:「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這是馮夢龍在《醒世恆言》 中,寫到的。

用在「家」這個特定環境中,「皮相」指的就是「客廳」,「骨相」指的就是這個家庭的根本。客廳是一個房子的門面,也是一個家的招牌。

如果客廳逼仄陰暗、雜亂骯髒,那這個家庭的根本也不會牢固。子孫離散,入不敷出是早晚的事。所以,我們在選房時,常會挑那些敞亮的客廳。女主人在收拾屋子時,也會著重把客廳收拾得一塵不染。

在這樣的邏輯下,有人就會想,是不是客廳的東西越少越好?那樣的話,不就看著整潔了?恰恰相反,客廳是不能空的。因為客廳需要滿一點,才能有家的感覺,才能讓「門面」壯大,客人到家中做客時,才不會覺得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所以,客廳一定要裝飾起來,沙發、柜子、空調、桌子,只要保持整潔、乾淨,該擺放的一定要滿滿當當地擺放起來。

2. 從「家人」的角度上說,「三不空」指的是什麼?

從「家」的角度上說,我們更關注的,是房子里的東西。比如廚房用具、客廳家居、書櫃藏書。房子里住的畢竟是人,人才是有煙火氣、書卷氣的真實載體。所以,從「家人」的角度上說,這三個人,一定不能薄待,不能「空」。

①家中老人不能空

孟子有言:「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在整個家庭當中,不能空了「老人」。因為有老人的地方,就有家。無論兒女的工作多忙,在外面遇到了多大的磨難。只要你願意提著行李箱回家,家中的老人都會給你最大的溫暖。

他們是親情維係的紐帶,有他們在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也會常走動。即便兄弟姐妹之間有矛盾,也會看在老人的面子上,大事化了,一家和睦。

《都挺好》里,蘇明成和蘇明玉兄妹矛盾重重,因為話不投機,他們只要一見面就吵架。原本不可調和的兄妹倆,卻因為蘇大強的養老問題,而有了交集,並在誤會、理解、原諒後,成為了相親相愛的兄妹。

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說得一點錯也沒有。不管是對於獨生子女,還是對於兄弟姐妹多的人來說,如果你想要子孫興旺,事事如意。那不管多忙,都不能空了對老人的照顧。

②家中孩子不能空

雨果曾說:「應該強調,不嚴肅認真的教育,有許多隱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聰明的。」

父母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他們的愛。其實,「空」了教育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按照父母的期待,開出嬌艷、健康的花朵。因為缺乏教育的孩子,既不懂努力,也不會仁慈,更不知感恩。

儘管很多父母也知道要教育孩子,卻不知道該如何做。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父母和孩子其實一樣,都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修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才能更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更好地清理乾淨被蟲蛀過的廢葉。所以,父母想要子孫興旺,就一定不能空了對孩子的教育。

③家中女主人不能空

有一句老話說得是:「對老人要捧,對孩子要哄,對女人要寵」。

很多人前面兩點都能做得很好,唯獨對女人、對妻子,做不到寵讓。因為他們覺得女人娶回家,就是要照顧自己,照顧家庭的。所以,他們把時間給了老人、給了孩子,卻唯獨不願給妻子。

但事實上,想要家中子子孫孫都興旺,就一定不能「空」了這個家的女主人。因為女人對整個家庭的興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母親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他的兒女。古時孟母三遷,為了給孩子找到一個適合學習的好地方,如果不是孟母的堅持,又怎麼會有之後的孟子?

一個善良、正直的母親,是兒女成人後,擁有良好人際關係,和良性事業的關鍵。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為了教導兒子廉潔奉公,雖生活艱辛,也不願接受陶侃利用職務之便,給家中送來的腌魚。

正因如此,陶侃才會在為官之路上,越走越遠。

相反,如果女主人在家中的地位低,那她的負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甚至還會缺乏對孩子的關愛。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如果在不懂尊重女性、缺乏母親關愛的環境下長大,他的三觀會健康嗎?

父母給了他們什麼,他們很可能就會成為什麼。所以,尊重和愛護女主人,是子孫興旺的關鍵,千萬不能「空」了對女主人的寵愛和尊重。

3. 是否具有科學依據?是否需要改善?

讀完這篇文章,想必你也可以看出來,「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其實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上說,並無依據。但是,它所提到的「三空」,如果真的「空」了,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所以,對「家」不能「空」了該填滿的地方,對「家人」,不能「空」了該有的關愛。是否有科學依據,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子孫興旺、家人和睦。

特別是對待家人,不論再忙,也不能「空」了他們,因為他們才是你真正的避風港。

via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