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今年小暑不一般「60年才一遇」 「3大特點」早看早準備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2025年7月7日,當太陽行至黃經105°,小暑節氣攜熱浪如約而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標誌著盛夏正式啟幕,卻非炎熱的頂點——古人以「小」字,點明其含蓄的開端,又以「暑」字預告伏天的逼近,恰如民諺所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Advertisements
一、小暑的來歷
早在周代,古人已用土圭測日影,確立「二至二分」為四時坐標。小暑作為夏至後的首個節氣,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精準註解:「六月節…暑,熱也,月初為小,月中為大」。雨熱同期的特性,使小暑成為水稻灌漿、棉花結鈴的關鍵期,故農諺警示:「小暑雨漣漣,防汛最當先」。
Advertisements
關於小暑的特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闡述得很清楚:一候溫風至,地表再無涼風,熱浪裹挾萬物;二候蟋蟀居宇:蟋蟀離田野,遁入庭院牆角;三候鷹始鷙:鷹隼借熱氣流盤旋高空,避地溫而狩清涼。
二、甲辰小暑60年一遇
2025年為農曆乙巳年(蛇年),天干「乙」屬木,地支「巳」屬火,形成「木火通明」的格局。這種天干地支的組合每60年(一甲子)才會重複一次,上一次出現是1965年,下一次需到2085年。
2025年小暑(7月7日),民間稱為「半年節」(年中祈福日);按干支曆法計算,這一天也恰好是長江流域「出梅」(梅雨結束)的首個「未日」。這種三合一重合現象(小暑+出梅+半年節)同樣需60年才能重現。
三、小暑的三個特點
1. 晚上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