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天才!他「為追求女明星」拋棄糟糠妻 豪賺2億元「卻一夜變色」:成了國際通緝犯
劉波的行動能力特別強,說做就做,他調到了海南特區報,此時的報紙行業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野心,他在海南創建了醫療公司,同時還參與了房地產項目,事業多方向發展。
他的野心逐漸膨脹,人做事大多為名為利,但他卻想要兩者皆得。那有什麼東西可以流傳下去的呢?很快他便有了一個主意,他決定編撰一本《傳世藏書》。
Advertisements
可是問題來了。真正愛書之人怎麼會不看那些名著反而來買一本他著的書呢,只能想辦法先打響名聲。
很快他便選定了文學界的大師季羨林先生,並邀請他來作他這本書的主編。
Advertisements
可季先生卻認為此事太過於異想天開,畢竟以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著書的往往是古代的皇帝。
Advertisements
況且皇帝想要著書來流傳千古才如此大費周章,那劉波又圖什麼呢?他很可能就是一沽名釣譽之輩。
Advertisements
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劉波也拿出了這股韌勁,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這讓季先生的態度逐漸轉變,最終季先生同意成為《傳世藏書》的主編。
Advertisements
有了季先生的幫助劉波的計劃已經成功一半了,此外,劉波又斥巨資號召上千位學者耗盡心血,最終著成這本收錄各學科經典的奇書。
Advertisements
劉波並不想把這本書服務大眾,他把這本書包裝成了一個高端商品,並為各界名人贈送此書,來抬高此書身價。
Advertisements
並將此書限量高價發售,在20世紀90年代每套書的售價近七萬,不得不說現在那些營銷手段,都是曾經別人玩剩下的。
《傳世藏書》的出世,確實是文學界的一大幸事,對於劉波來說,這本書更重要的意義是為他日後的商業大廈打下了基礎。
僅是這套書便為他帶來了上億的資產,但錢財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為他開拓出了大量的人脈。
但這只是個開始,《希望》雜誌是他傳媒事業的另一大助力。
他一直致力於打造自己的傳媒帝國,當時的手機還未流行,群眾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便是紙媒,他瞅准商機,大力發展紙媒,除了《希望》之外,他還經營了十幾本雜誌。
雖然這些雜誌普遍在虧錢,可惜劉波卻始終不願放棄這些雜誌,這也是他後期資金出現問題的一個原因。
劉波是一個很有想法的文化人,他所作的事業並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與他所學多多少少都有些關聯。
劉波又不是一個閉門造車之人,他敢於用所學為自己賺取利益,同時他廣泛開拓業務,是一個敏銳的投機者。
劉波是一個「儒商」,他的學者身份同樣突出,成為醫學碩士後,他想要成為季羨林先生的弟子。
但劉波並不是依靠與季先生的私交得以成事,而是切切實實憑藉真才實學考了進去。他的心志堅定,才學出眾,絕非一般人可以比擬。
腐朽的商業帝國
劉波前半生的經歷看起來像是「爽文」男主,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但實際上他的商業大廈早已腐壞。
03年劉波涉嫌「信用證詐騙」的消息傳來,這令無數人大跌眼鏡,劉波的事業彷彿是萬丈高樓一夜傾覆。
但實際上隱患早已埋下,早在劉波在湖南做編輯時,便曾進行貸款,之後他也並未償還這筆債務。
後來的《傳世藏書》在學術界影響深遠,但對劉波而言更像是他進行融資銷售的一個工具。
他早在1992年便以編撰《傳世藏書》為由,多次向多家銀行進行貸款幾千萬,但最後他只還了300萬。
他利用剩餘的《傳世藏書》進行了一系列操作,最終使得「誠成文化」的賬面利潤憑空多出5000多萬。
此外,他更是用醫藥廠和房地產的名義從銀行貸款上億元,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進行如此高額的貸款,是因為他與銀行高層關聯密切。
他的合伙人也透露劉波的經商能力比起他的文學功力差遠了。
劉波是個合格的文人,卻不是個完全權衡利弊的商人。
很多並不盈利的雜誌本就應該削減,但劉波卻一意孤行導致積重難返,他一心想要擴大影響力,擴建自己的傳媒帝國,造成了這一筆爛賬。
銀行也不是慈善家,劉波的欠款總是要還,但他的公司經營不善,根本無力償還貸款,無奈之下他只能轉讓誠成集團的大部分股份給湖南出版集團,以此來謀求一線生機。
但由於公司內部問題太多,在公司進行股份轉移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許多問題暴露在人前,賬目問題也引來了外界的調查。
湖南出版集團也很快將這個燙手山芋轉給了后更名為「奧園發展」的廣東奧園集團。
劉波也收到了傳喚,若是不能按時還款,他的借款將由「奧園發展」來承擔。
此時的劉波不僅事業頹勢畢顯,他的身體也出現了重大問題,極為嚴重的胃病使他的生活痛苦不堪。
在慘遭病痛折磨時,他依舊有過人的決斷,選擇借治病之由前往日本,並就此在日本定居。
在逃離之後,他雖然暫時逃脫牢獄之災,卻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飄零生活,他之後更是上了紅色通緝令。
在這十幾年內他才子人設不倒,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依舊在朋友圈發表了一首小詩。文學真的是貫穿了他的一生,也算不負才子之名。
也不知道在獨自遠居日本的那些年,他想起曾經的事會不會後悔自己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在他逃到日本後,許晴接受採訪時否認與劉波為夫妻關係,並透露他被曝「信用證詐騙」時,他們兩人已經因為觀念不同分手一年有餘。
道不同不相為謀,當年琴瑟和諧的一對愛侶,後來被迫分隔兩地,劉波身敗名裂,許晴終生未嫁。
結尾
適合文學未必適合商界。認清自己,量力而為,才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選擇有時與努力同樣重要。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