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 路有三不踏 禮有三不隨」指的是什麼?說透了為人處世之道

我們國家講究「人情」關係,無論是朋友、同事、親戚,還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人和人之間總會產生一定的聯繫。而在相處過程中,古人們為我們總結出非常多的相處之道,這些道理流傳至今,不一定完全適合現在的生活,但是也有不少道理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在我們老家,有著這樣一句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每次在與村中老人閑聊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拿出這句話來說給我們聽。也許大家都很好奇,這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村的老人是這樣解釋的;

錢有三不借

「錢有三不借」,指的是「不借生、不借窮、不借無誠信之人」。

首先「不借生」,其實就是說不要將錢借給自己不熟悉的人,很多人都只是萍水相逢,並沒有什麼交情,有些甚至是毫無瓜葛的陌生人,比如朋友的朋友。當這種人跑來向你借錢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了,你借出去很可能就收不回來。如果你在大街上遇見有人來找你借錢打車或者是吃飯,那麼這種人十有八九都是騙子。

其次是「不借窮」,當然了,這裡是有前提條件的,是指不借給那些窮且無志氣之人,這類人你借給他錢,無異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而且這並不能改變他的生活狀態,俗話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借給這類人錢,只能是讓他更懶惰。當然了,如果是因為想做點生意或者是其他行當來改變命運,但卻亟需用錢的,那麼則可以借。

第三便是「不借無誠信之人」,關於這一點,想必不用做太多贅述了,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一個人總向你借錢卻不想著還的話,那麼也就沒必要再借給他了。

禮有三不隨

隨禮是國人一種風俗,畢竟咱們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十分注重禮儀,禮是往來更是常有的事。但是這三種禮,千萬不能隨,哪三種呢?一是沒有邀請之禮;而是無德之禮;三是有去無回之禮;

首先來說,如果別人都沒有邀請你,那你也就沒有必要跑去湊熱鬧了。就拿農村的一些酒席來說,主人家並非都是全部都邀請,很多時候只是邀請一些家族中的人,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就沒有必要去湊熱鬧了。不管是別人有意還是無意,只要沒有邀請你,最好還是別去為好。

其次便是「無德之禮」,在一些地方,有些人家辦酒席其實就是為了「收禮金」,目的很單純,比如作者老家有好幾家人都是這樣。只要一遇到各種事情,就開始辦酒席,無論是喬遷、婚喪嫁娶,或者是小孩兒滿月,孩子考上大學,都要大張旗鼓的辦一下。當然了,現在管控得比較嚴格了,所以很多都停止了。但不管怎樣,這類似的禮就沒必要隨。

最後便是「有去無回的禮」。隨禮本來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你隨我一百,等你家有事兒的時候,我隨120或者是150,但如果隨的只有50,那對於主人家來說,自然是不高興的。有些人甚至一分都不隨,所以像這樣的禮,下次自己長個心眼,就不必隨了。

路有三不走

所謂「路有三步走」,指的是:「不走險路;不走歪路;不走陌生的路」;

首先來說,對於那些危險的路,如果不是什麼特殊的原因,最好不要去走。當然了,這樣的路既指現實中的路,也指人生中的路。現實中的險路總是荒無人跡,危險重重,為了人身安全計,最好不要去走。至於人生中的險路,雖然很多時候都是迫不得已,但是在走之前,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其次是不走歪路。這裡的「歪路」,所指的是「歪門邪道」之路,人應該走的是陽光大道,而不應該走歪門邪道。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行得端,做得正,而不應該打擦邊球,肆意妄為。

最後是不走陌生的路。當然這不僅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路,也指人生中的路。陌生的路,我們不清楚其中的真實狀況,稍有不慎就會跌倒。所以這種路我們也應該要積極避免才對。

這三句話有些還是值得借鑒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已經和現在的社會脫節了,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決策即可,畢竟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一個道理放在兩個事情上並不一定都適用,只要我們做人處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參考來源:www.toutiao.com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