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14歲!2名學生「騎改裝車超速」失控撞牆 他當場身亡「另一人送醫不治」
圖片來源網路
這種為了利益而對潛在危險置若罔聞的行為,無疑是在間接為那些可能危害生命安全的行為提供便利,這和幫人遞刀子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家庭管理方式
第三個反思是父母,商家在外售賣具有潛在危險的物品,而父母本應具備的防護屏障卻常常缺失。
圖片來源網路
Advertisements
人們常說家庭是避風的港灣,但對許多孩子而言,家中卻非常的冷清,父母為了生計奔波忙碌,歸家後疲憊得只剩刷手機的精力。
他們或許會給孩子購置最新款的手機與鞋子,卻忽略了最為關鍵的陪伴。
圖片來源網路
Advertisements
孩子在房間裡用零花錢網購改裝零件,在小群裡熱烈討論相關 「技術」,甚至半夜溜出去「實踐操作」,家長要麼全然未曾察覺,要麼發現後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句「別玩得太過分」。
圖片來源網路
Advertisements
那些「孩子長大了管不住」的自我寬慰,以及「只要不出大事,花錢就能解決」的僥倖心理,實則都在為危險的降臨鋪平道路。
外界的各種誘惑充斥著孩子的思緒,而家庭應有的防護防線,卻安靜得就像是被調了靜音模式一樣。
學校安全教育
第四個反思就是學校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無非是幾條規則,幾張事故現場的圖片PPT,內容枯燥得讓人昏昏欲睡。
圖片來源網路
Advertisements
老師在講台上鄭重宣讀「嚴禁無證駕駛」的規定,學生卻在講台下用手機瀏覽著「鬼火少年第一視角」的視頻。
這樣的安全教育,效果非常一般,它只是告知學生「不能做什麼」,卻未能讓他們真正明白「為什麼不能做」。
圖片來源網路
Advertisements
PPT上的交通標誌,在他們眼中,遠不及遊戲里的氮氣加速來得真切誘人,那些血肉模糊的現實場景,被枯燥無味的條文稀釋得毫無衝擊力,無法讓人感受到其中的警示作用。
而學校也往往過度關注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卻時常忽略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當教育無法觸及學生的靈魂,無法讓一個少年對生命本身產生敬畏之情時,面對飛馳的機車,它便顯得如此無能為力。
結語
兩條鮮活生命的逝去,是一記沉重的警鐘,敲在每個相關者的心上,少年需要的是明辨是非,摒棄對危險「酷」的誤讀,而商家應當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線,拒絕為利益觸碰安全紅線。
圖片來源網路
家長更要加強陪伴,用關愛築牢家庭防護的防火牆,學校應革新教育,讓生命敬畏深植學生心中。
這起悲劇不應只是一則新聞,更該成為各方警醒的契機,唯有共同發力,才能守護好少年的成長之路,避免類似的遺憾再次發生。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