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中年!惜命最好的方式「其實不是養生」 在群體中「當個不合群的人」竟是關鍵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Stock


應該看過那些吃飯也要趕場的人吧?端起酒杯,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喝醉了,還得捨命陪君子。可是人生到了落魄的時候,所有的群體,似乎是一夜之間就消失了,你不信?借一次錢,就會看透很多,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有錢有勢的你,什麼群體都會拉著你,因為你在群體,可能會揮金如土,大家能佔便宜;你落魄了,對哪個群體,都沒有利益了,誰還會理會呢?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做個不合群的人,輕鬆自如。

總結一下,人多的地方、群體多的人,害處有很多點:人情複雜,小人混在其中;意見難以統一;應付式的社交,都是逢場作戲;喝酒傷身,拼酒更傷身;你不得不適應群體的習慣,降低自己的層次;被利益束縛自己...,說直白一些,也就是人多了,內耗怎麼也擺脫不了,畢竟你不能讓所有的人、群都滿意,做不合群的人,雖然格格不入,但是你能把握自己的生活節奏,關鍵是把握住自己的身體健康。


其一,不合適的群體,悄然退出。

既然群體處對自己沒有任何意義,還妨礙了自己的心情,那就退出去吧!不值得聯繫的人,也不要聯繫了。別捨不得刪除,給社交做減法,你交往的人少了,但是彼此的情感真誠了,關心和感動也多了。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Stock

Advertisements


其二,不得不混入的群體,保持清醒、沉默。

為了生存,你不能完全獨立,因此有的群體,是你不能退的。比方說,工作群,客戶群,那麼你的群體裡,也要保持「不合群」的習慣——不要隨意說話,不反駁別人的觀點,但也不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在熱鬧的地方,你不說話,就顯得出類拔萃了。


其三,人群的行為,不要盲從。

別人做什麼,那是別人的自由,別去干擾;你做什麼,別人要指指點點,你不要介意,因為你就是你。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不管和誰相處,保持清心寡欲,理清自己和外物的關係:工作就是工作,吃飯就是吃飯,休息就是休息,謀利就是謀利。不要什麼都搭上人情。你不想從群體裡撈一筆,那麼你自然就不會在乎群體多群體少了,人海茫茫,大多數的人,都是匆匆忙忙路過。唯有「你」,陪伴「你」一輩子,要保護身體,就要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什麼都聽人家的;更不要被小人算計,被人群拉扯。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Stock


古人云:「饑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子不能代也。自愛自全之道。」你渴了餓了,只能自己吃飯,父母都不能代替;你的生老病死,自己管好,妻子也無能為力,自愛,是惜命的全部道理。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