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的心聲:「給兒子帶孩子做家務」讓他們過得舒服,但是很後悔

「兒孫自有兒孫福」多少老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是又有多少老人能夠做到這一步?面對兒子張口幫忙,又有哪一位老人會直接拒絕的?懷胎十月才生下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沒有一個人忍心看到他受苦,老人內心的想法:這點委屈能比得上分娩之痛?我已經七老八十了,還能活幾年?只要孩子能夠過得幸福就行。

我國父母,幾乎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受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覺得自己給兒子帶孩子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母親蔣蘭今年已經60歲了。這個年紀的老人,本應該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可她卻總是愁眉不展,為兒子一家擔憂不已。

之前,蔣蘭一直都在兒子家幫他們帶孩子做家務。首先,她覺得老人就應該給小輩帶孩子,因為他們上一輩人就是這麼過來的;其次,她也很喜歡孫子,想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雖然他們一家人在外人眼裡是和樂融洽的,但其實,他們之間的矛盾與分歧一點也不比別人家的少。

不過好在兒子與兒媳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因著她幫他們減輕了很多負擔,他們大體上都還是願意讓著她的。

原本,蔣蘭以為她這一輩子就會這麼過去了,這種帶孫子忙家務的日子雖然操勞了點,也辛苦了點,但卻非常充實,她是很滿足的。

可是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她幾十年如一日的「溺愛」之下,她的兒子竟然漸漸被她給養成了一個「廢人」。

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她在帶孩子,所以導致了孩子跟兒子與兒媳之間的感情一直都不是很親近;也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她在做飯做家務,所以導致了兒子與兒媳的生活根本「不能自理」,不會獨立。

他們根本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也不懂得怎麼跟孩子溝通,每次只要一有問題,就會大吵大叫,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情緒;在生活問題上,他們就連最起碼的洗衣做飯,都有些雲里霧裡。

蔣蘭如今已經60歲了。她看著年近不惑的兒子卻連一鍋飯都煮不好,心裡不禁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可還沒跟兒媳嘮叨兩句,兒媳就甩臉色給她看,「我們如今這麼廢柴,還不都是你慣的,什麼都要管,我們哪能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

人都會老去,隨之離開這個人世。看著兒子一家如今的現狀,再想想自己這些年裡為他們一家所操勞的一切,她真的很後悔。

雖然她給他們帶孩子做家務,讓他們這些年過得舒服了許多,但終歸是阻礙了他們鍛煉生活的能力,導致了他們如今這樣的生活狀態。

可是時光無法倒流,如今她也只能幫一天是一天了,只希望他們能夠早點獨立起來,早點適應生活中的風雨,自己去面對這一切。

一般而言,父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是一種情分;父母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也是一種本分,從來就沒有父母應該幫兒女帶孩子這一說法。

但是許多受傳統思想所影響的老人卻都覺得帶孩子是應該的,所以他們在操心完自己孩子之後,還會繼續操心孩子的孩子,一生都在為家庭奉獻著自己。可是到頭來,他們卻並不一定能夠收穫自己想要的結果。

因為凡事都有兩面前,父母幫子女帶孩子做家務,表面上看是幫助子女減輕了負擔,實際上卻阻礙了子女的獨立,讓他們無法獨自生活。

父母的愛,可以是一種引導性的、目的性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會子女怎樣生活,在他們困難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意見,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via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