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退休!男子不適就醫「白天入院、晚上死亡」 醫師嘆「忽略兩件事」:真的來不及
「醫生,我最近雙腿常常感覺疼痛,走路有點吃力,是不是老了?可是我平時也沒什麼大毛病,怎麼會這樣?」
這話是一個60多歲的退休老教師說的,他一邊說著,一邊揉著自己的膝蓋,顯得有些不安,雖然他一直自認為生活規律,身體健康,平時很少去醫院,但這次的腿部不適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Advertisements
於是他決定前來就診,希望通過醫生的解答確認自己的健康狀況,醫生給他安排了檢查,最終發現他患有下肢靜脈血栓和下肢動脈硬化,兩個病症的忽視,直接導致了病情的加重和併發症的發生。
令醫生感到遺憾的是,如果他能早些意識到這些問題並及時治療,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Advertisements
在很多人的眼中,血栓這個問題總是被視作遠離自己的一種「老年病」,只有高齡或長期久坐不動的人才會面臨。
然而,血栓的潛在危險性遠比大多數人認知的要大得多,尤其是在一些看似「輕微」的症狀下,更是埋下了致命的隱患,下肢靜脈血栓是指下肢靜脈發生血栓形成,阻礙血液流動。
Advertisements
正常情況下,血液是通過靜脈迴流到心臟,但血栓的形成阻斷了這一正常流動,尤其在長時間久坐、久站或者體力活動不足時,血液流動變慢,極易形成血栓。
而血栓如果被突然甩出,進入肺部,就會造成肺栓塞,甚至可能迅速危及生命。
根據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5歲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患此病,統計數據顯示,靜脈血栓的死亡率甚至高於一些常見的癌症。
Advertisements
很多人對於這種疾病的認知,停留在表面的症狀——比如雙腿腫脹、疼痛、發紅等,然而,血栓並不總是表現得如此顯著。
事實上,有些病人並沒有明顯的外部症狀,卻已經在體內埋下了致命的危機,特別是對於那些長期卧床、行動不便、甚至不常活動的老人來說,靜脈血栓的形成往往是悄無聲息的。
此時,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血栓可能會突然脫落,進入肺動脈形成肺栓塞而這時,即使是醫生,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有效處理。
Advertisements
因此,血栓的治療必須在早期及時介入,尤其是那些有高危因素的老人,他們的情況需要得到特別的關注。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一項研究指出,超過40%的靜脈血栓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在幾小時內出現急性肺栓塞,這種病症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奪去生命。
Advertisements
除了靜脈血栓,另一個導致這一悲劇的原因是下肢動脈硬化,動脈硬化,顧名思義,是指動脈壁因脂肪、鈣鹽等物質沉積,導致血管變得僵硬、狹窄。
這種病症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有著密切的關係,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其影響,動脈硬化會導致血流量減少,進而使得下肢的供血不暢,嚴重時可能會引發肢體壞死,甚至威脅生命。
更糟糕的是,動脈硬化的初期,病人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