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4個兒子遺棄!85歲老人「吃雞飼料充饑」被鎖家中 「離世半個月」才被發現:為她感到不值
柴玉吉被發現時,已經死去將近一個月......
發現他屍體的孫子發出一聲尖叫,幾乎無法站立,屋子裡瀰漫著令人作嘔的腐臭味,床上的老人早已離去,只留下床頭僅剩的一點雞飼料,訴說著老人生前的凄涼遭遇,
更令人震驚的是,床前僅剩的一點雞飼料,正是老人生前五天的最後吃食,屍檢結果也證明,老人胃裡僅有的殘留物就是雞飼料,她居然是被活活餓死的!
大家都說「養兒防老」,她的四個孩子,生前竟無一人前來探望,他的兒子都去哪了?含辛茹苦將五個兒子養大的柴玉吉,又是如何落得如此凄慘的結局的?
Advertisements
含辛茹苦養育五個兒子
時間回到1927年,柴玉吉在天津出生,她家境優渥,父親是天津城裡小有成就的富商。
因家中條件不錯,她的童年並沒有經歷戰亂的顛沛流離,而是進入了私塾和新式學堂接受教育。
家中豐厚的財力,再加上那時天津城內多元的文化衝撞,她得以接觸西方進步思想和書籍,也讓她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將來參加情報工作埋下了伏筆。
接受先進教育的柴玉吉,並沒有養成富家子弟驕縱紈絝的性格,反而時常接濟難民。
像那個時代大多數的知識分子一樣,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感,在當時國內內憂外患、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放棄了安穩的生活,追求革命信仰,道路上,柴玉吉也遇到了自己的摯愛。
兩人在最危險的時刻互相扶持,事後他們終於能卸下緊繃的神經,互相確定了心意,很快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儘管時局動蕩,物資匱乏,柴玉吉依然盡最大努力照顧孩子,不曾讓他受過饑寒之苦。
Advertisements
那時,在炮火的轟鳴聲中,將孩子緊緊抱在懷裡的柴玉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孩子會在自己的晚年那樣無情的對待自己。
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回到了北京老家。彼時的他們一無所有,家中的舊宅早已荒廢,二人便白手起家,修葺房屋,開墾土地,以微薄的收入勉力維生。艱難歲月裡,柴玉吉又先後生下四個兒子。
Advertisements
當時的年代都以生兒子為榮,生育了五個兒子的柴玉吉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
然而,好日子尚未到來,三年自然災害席捲全國,飢荒蔓延,街頭巷尾儘是無力養育的棄嬰。
為了活下去,夫妻倆靠努力耕種度日,甚至不得不外出乞討。縱使生活再苦,柴玉吉依然省下能吃的糧食給孩子,自己卻常常以野菜果腹,硬是把四個孩子拉扯大。
Advertisements
但命運似乎從不肯放過這個堅韌的女人,丈夫在最艱難的日子裡突發惡疾,沒能熬過去,撒手人寰。悲痛欲絕的柴玉吉沒有時間沉溺於哀傷,擦乾眼淚,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繼續撫養幾個年幼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們陸續長大成家。柴玉吉始終惦念著他們,儘管物資匱乏,家徒四壁,還是盡最大努力為每個兒子準備了一間婚房。她知道,在這樣的年代裡,給孩子們一個立足之地,比什麼都重要。
最小的兒子老五結婚後,並沒有搬出老宅,還是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並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為母親養老的重任。
一碗水端平的柴玉吉,不忍讓小兒子吃虧,讓兒子們簽了一份協議,表示哪個兒子養老,就把老宅留給誰,所以在她去世後,老宅要歸老五所有。
老五有孝心,非常孝敬,老五的媳婦也對母親很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軟不富裕,但也知足。
Advertisements
「養兒防老」變為空話
日子就這樣無波無瀾的過著,其餘兒子偶爾也會過來探望母親。
然而,命運再一次殘忍地將悲劇降臨到柴玉吉身上。
老五在應酬中突發惡疾,母子未及好好告別,他便匆匆離世,悲痛之餘,老五的妻子帶著孩子回了娘家,離開了這個傷心地。
Advertisements
屋漏偏逢連夜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久久縈繞在老人心間,柴玉吉神思恍惚,不慎將腿摔傷,卧病在床無法自理。
柴玉吉的養老問題,頓時成了家族的難題。
四個兒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鵪鶉一樣的不願表態。最終還是老二開了口:當初把老宅給了老五,現在老五不在了,我們幾個輪流照顧,老宅以後該歸誰。
兄弟幾個各懷鬼胎,都想把老宅佔為已有,但是又都不願意贍養老人。
在各持己見中,老大和老二甚至動起了手,最終還是村委會出面平息了這場鬧劇。
為了公平起見,村委會商定,母親由四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年12個月,一個兒子照顧3個月,老宅未來四人平分。
這個決議沒有偏袒任何人,但是大兒子以身體抱恙為由,推辭了照料母親的責任,將她交給二兒子。
但二兒子也照料的並不上心,他嫌棄母親不能自理,嫌棄母親身上臟,全然忘記了幼時,母親為了給他們一口飯吃去乞討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