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4個兒子遺棄!85歲老人「吃雞飼料充饑」被鎖家中 「離世半個月」才被發現:為她感到不值

二兒子照顧了母親三個月,大兒子先前沒有照顧,這次理應輪到大兒子。

大兒子還是推三阻四,稱病逃避,二兒子又去和老三商量,老三也各種借口不肯來接老人。

長時間的推諉讓二兒子心生怨懟,他對兄弟的不作為感到憤怒與不公,而心中的怨憤最終化作了最殘忍的決定——他一氣之下將柴玉吉鎖在了老宅。


Advertisements

晚景凄涼令人唏噓

柴玉吉被鎖在了老宅半個多月天,這期間沒有一個人過來給她送飯送水。

據說,人在瀕死時刻,大腦會回溯自己的一生,無數的記憶片段如潮水般湧來,從童年的天真無邪到成年後的喜怒哀樂,所有的經歷在瞬間一一閃現

在生命彌留的最後的時光裡,柴玉吉蜷縮在破舊的被子裡,不知她是否會想起年輕時的自己,那個在戰火中背著孩子逃難、在飢荒年代為了讓孩子吃上一口飯而四處乞討的母親。

那時的她多麼堅韌,從未向命運低頭,可如今,在物質條件逐漸富裕的今天,她竟然要餓死在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手裡。最終,柴玉吉在無助與絕望中永遠閉上了雙眼。


Advertisements

曾經為家庭付出一生的母親,最終卻死於自己親生兒子的冷漠與私心。而那座曾承載無數歡笑、也飽含風霜的老宅,最終見證的,是人性的悲涼與親情的破裂。

柴玉吉去世大半個月,都沒有人發現。


Advertisements

最終還是老五的兒子來看望奶奶,結果發現老宅落了鎖,他翻牆進去,發現屋子裡傳來一股腐臭味。當他掀開角落床上的被子時,眼前的景象令他驚恐萬分,發出了尖叫。

尖叫聲引來了鄰居的注意,人們立即報警。得知消息的兄弟四人,這才發現,這半個多月裡,竟無一人去看過母親。

警察收到消息後,趕到現場,屋子裡並沒有食物的痕迹,唯有炕邊的一個飼料袋子,殘留著幾粒暗黃的雞飼料,暗示著老人生前的凄慘......

圍觀的鄰居們站在門口低聲議論,皺眉嘆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婆婆顫抖著說道:這老太太一輩子省吃儉用,拉扯大幾個兒子,到頭來竟然是這麼個下場……

另一位大爺狠狠地啐了一口,憤憤不平地罵道:畜生啊!自己的親娘都能這麼對待,真是喪盡天良!

Advertisements


而在一旁,柴玉吉的四個兒子羞愧的站在那,被人群中指責的目光刺得後背發涼。

其中一個中年男人面色鐵青,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角,額頭滲出了冷汗,低著頭不敢言語,他正是把柴玉吉鎖起來的二兒子,此刻他才知道自己釀成了多大的錯,也明白自己終究難逃罪責。

誰也不知道,他額頭的冷汗,是為自己對待母親的行為愧疚,還是為即將到來的法律審判害怕。而無論怎樣,慘劇都已造成,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角度,都會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

Advertisements

孝順,要靠法律,還是靠良心?

最終,法院以遺棄罪判處二兒子有期徒刑三年,大兒子、三兒子有期徒刑兩年半。這樁荒誕的鬧劇,自此才算落下帷幕。

自古以來便最講究孝道,孝順父母不僅是道德要求,更被視為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然而,在現代社會,這種千年流傳的孝道觀念正在遭遇極大挑戰。


Advertisements

當我們還在討論「如何更好地孝順父母」時,現實卻不斷上演著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案例——子女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甚至發生了柴玉吉這樣的悲劇,活活餓死在家中。這一切,讓人不禁質疑:孝順,真的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嗎?

無獨有偶,這樣的事例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新聞裡出現了。

2022年,杭州一位90歲老人獨居家中,三名子女均事業有成,卻無人願意照料她,理由是「忙」「不方便」,最終老人因長期營養不良,病倒在家中,直到房東察覺異常報警,才被送往醫院。孩子們趕到時,並不是來照顧她,而是爭奪遺產。

當父母不再「有用」,當他們不再是「經濟投資」,孝順是否就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

雖然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現實中,這條法律的執行力極低。

Advertisements

很多老人即使被子女遺棄,也很難真正通過法律追責,因為法院很難強制執行「子女必須陪伴、必須照料」。而不孝順雖然會被人批評,但沒有法律強制手段,很多人依然無動於衷。

面對這種變化,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孝道適應時代變化,並找到合理的老年人贍養方式。可以讓法律更具強制性,讓「孝順」成為一種可執行的法律責任;也可以完善養老體系,讓養老成為一種社會責任;還可以在學校加強孝道教育,讓更多年輕人學著加強與父母的情感維繫。

在柴玉吉的悲劇中,我們看到的是孝道文化與現代思想的強烈衝擊。從傳統社會的「孝順是天經地義」,到現代社會的「孝順只是道德約束」,再到一些人的「孝順是額外負擔」,這一變化值得每個人深思。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