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母住院!我本想買「高級燕窩探病」 「老伴指了指手機」決定帶一袋蘋果
恐怕很多人對於親家這門親戚一直都是比較糾結的一段關係了吧,事實上在很多的家庭中不少的人對於如何處理與親家的關係一直都會比較的為難,畢竟這門親戚說不親近吧,卻是自己的兒媳婦,或者是女婿的父母,說是親近吧,卻又一年到頭來電話都不會打幾個,更何況是見面了,所以導致了這種距離的把控有的時候真的挺難的。
逢年過節的時候要不要打一個電話,打電話了說什麼,問候點什麼事情,有困難的時候要不要幫忙,怎麼幫,怎麼拒絕……等等這些都會成為親家與親家之間相處時候的難題,這與親戚不同,親戚之間互相幫助的時候把握的尺度簡單,你幫了我,我也會幫你,我跟你關係親近,我就會幫助你,我跟你關係不好,那我拒絕也不怕,因為這不會影響彼此之間接下來的交往,但親家不同,一旦張口,拒絕了怕影響孩子們的感情,答應了可能言不由衷,這並非個例,甚至幾乎可以說是每家每戶都會遇到的事情。
Advertisements
那麼這時候該如何去做呢?
示意圖來源:《桃姐》劇照
其實也挺簡單的,將心比心,無論是幫助也好,問候也罷,凡事將心比心的去對待,不要有什麼過多的負擔,只有這樣不會給自己壓力,也不會給對方壓力,才能夠更好的相處,也能夠妥善的處理所面臨的困難,如果有些事情真的無法接受的話,那不如就簡單一點去對待,不必在意別人怎麼想,畢竟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獨立的家庭,只要不辦的事情太過分,一般上並不會影響孩子們的感情。
58歲的劉姨最近就因為親家的事情搞得自己心裡挺不好受的,事情的起因是親家母住院了,做了一個手術,不是什麼大手術,也沒有什麼意外的風險,可是畢竟是到了自己的城市,而且得住院一段時間,劉姨就過去看望了,還準備帶上一些營養品的,可是當她跟老伴商量買什麼的時候老伴的臉色一下就變了,指了下朋友圈後,我決定只拿一袋蘋果。
Advertisements
接下來就來一起看看劉姨的講述:
「不管了,反正我就只給拿一袋蘋果,她要說閑話讓她說去吧,她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這是我跟老伴商量之後我做出的決定,也許是氣話,也許是實話,但是我已經決定了只帶一袋蘋果去看望她,其他我也不管了,因為我實在太難受了,也太彆扭了。
Advertisements
我姓劉,生活中大家都叫我劉姨,可能也是因為我的樣子看著還算是比較年輕吧,可實際上我今年已經五十八歲了,年齡還是挺大的了,我現在的生活以養生為主,按時退休的我現在也是過著一個輕鬆愉悅的養老生活,每個月領著8千多的退休金,跳著廣場舞也算是幸福安穩。
我跟老伴這輩子只養了一個兒子,也正因為是一個人兒子,所以又對他寵愛有加,有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出息,希望他有一天能夠順利的給我們老兩口養老送終,所以說還是傾盡了我們的所有來幫助他成長生活的。
我這兒子也是被寵壞了,越寵他,越幫助他,他越得意忘形,一次次做著一些讓我們失望的事情,比如結婚,我們家的條件其實算不錯了,我跟老伴都有穩定的工作,甚至連兒子都被到了我們本地的一個本土企業里上班,基本上也算是中等家庭了,可是找個了媳婦確實個家裡有兩個弟弟的人,我當時一百個不樂意,可是沒辦法,拗不過孩子,還是同意了這門婚事,從那之後我也是一個勁的和兒子說要守住錢袋子,不要被兒媳婦拿去幫她家裡人了,兒子似聽非聽的樣子也挺讓我無奈的,不過好在據我的觀察這麼多年過去了,兒媳婦也不是扶弟魔那種人,讓我稍稍放心了一些。
Advertisements
不過從來到現在,我也不是很喜歡我那個兒媳婦,換句話說是門不當戶不對,覺得不喜歡她們家吧,也包括我那個親家母。
親家母這人我見的次數不多,第一次就是我們上門提親的時候見的,那時候見面的時候總覺得她這個人張口就要,什麼也要,無論是彩禮,還是其他費用,都讓我覺得不合適,而且也不肯退讓,就算是有些事情她妥協了,退讓了,到最後也讓我感覺不舒服的,好像是這些事情是我必須做得一樣,心中自然有一萬個不願意了,後來也只能說一聲,算了算了,兒子喜歡就行了,這才有了這門親事。
後來再次跟親家母共事就是在兒媳婦懷孕的時候了,兒媳婦懷孕的時候她也來幫忙了,畢竟是她的親閨女,她也害怕女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就來跟我一塊伺候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裡的相處也挺矛盾的,我們倆的生活習慣實在是差太多了,比如抱孩子,每次出門回來之後我都是洗手,消毒,然後才會過去抱孩子,可是她卻不以為然,一個勁的說我假模假樣,擔心太多了,手也不洗就去抱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