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疾病之源!竟然「不是寒邪、不是淤血」 關鍵在它「每位女性都該知道」:影響大卻無能為力


我們該怎樣祛淤血而不傷正氣?


1、最省錢的活血化瘀就是運動

有一味藥就拿捏在自己手裡,那就是適當的運動。運動本身促進身體氣血的循環流動,能慢慢化開並帶走血液中多餘的能量,促進能量的分解利用。

就像以前的老式水龍頭,用久了水管生鏽,水開得大了,就會帶出黃黃的鐵鏽水,水小則不會。運動就好比定時開大血管里的血流量,沖刷沉澱堆積在血管里的淤血脂肪等垃圾。

這種去淤血的方式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機制,不容易產於不良反應,但是要把握度,不要過度運動。無論是慢跑、太極、八段錦等都可以有此效果,關鍵是運動在於堅持。

2、通過艾灸(寒凝血瘀的人群選用)

艾葉性溫、辛、苦。溫可祛寒,辛可利竅,苦可疏通。對於寒凝血瘀人群,平時畏冷較多,患處冰涼,可以選用艾灸溫通行散的功能來促進氣血的交互流通。

Advertisements

艾灸是通過祛散寒邪,使血流由寒冷狀態下的緩慢回歸正常,凝固的淤血受熱溶解,來達到活血化瘀的功能。

艾灸是回陽之品,也不容易傷人體正氣。

3、常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通過腸胃的吸收,緩慢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食材也可以安全有效的產生活血化瘀的效果,不容易產生副作用。但是不易一次食用過度,可以在每餐中少佐部分活血化瘀食材,少量多次,比如黑木耳、山楂、洋蔥和蔥等。

肝氣不舒,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和它有關

女人的很多病都和肝氣不舒有關係。

圖/翻攝自 民視新聞網

Advertisements


不僅是中醫,現代醫學也證明情緒與疾病的相關性非常高。如果說前兩種因素,懂點養生道理就可以避免和化解,那唯獨「情緒」,女人即便知道了它影響很大卻「無能為力」。

1、氣機郁滯,容易肝鬱

十個女人九個郁,為何女人更容易肝鬱?其實這與女人天生較為感性,容易為小事情煩惱、生氣密不可分。

肝主疏泄,能夠疏通全身氣機,使之通而不滯,散而不郁。肝又是喜舒暢而惡抑鬱的,若平時情緒控制不好,愛生氣,使肝疏泄功能失常,氣機郁滯,則形成肝鬱。

肝鬱則氣血失運、痰濕不化,久聚成結。


2、肝氣不舒,易出現不適

如果經常出現入睡後凌晨1-3點醒來,伴有口苦、口乾、頭暈、胃口不佳、胸悶、心悸、肋骨脹痛、心煩愛發火、噁心有嘔吐感、失眠多夢這些癥狀的,多為肝氣不舒導致的失眠,長期失眠還會影響「顏值」,在臉頰多發暗斑、雀斑。

Advertisements

肝氣不舒時間久了,就容易郁而化火,表現出如頭暈、面紅、目赤、口苦、便秘、月經淋漓不盡等症。可以說肝氣不舒是引發很婦科病的主要原因,需要多注意。


3、疏肝理氣,試試艾灸

首先要調理情志,凡事不要轉牛角尖,要放平心態,理性判斷事情的合理性,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不要意氣用事!

其次可以試試艾灸的方法:

取穴:肝俞穴、太沖穴、太溪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

方法:使用艾條,每個穴位灸15-30分鐘;艾灸儀30-40分鐘。


Advertisements

肝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是養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太沖穴: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刺激太沖,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肝俞穴與太沖穴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


Advertisements

太溪穴:腎的原穴,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是補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靠它們運化,所以養肝必須把脾胃這個運化氣血的「機器」保養好。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