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試試!每天這時間睡「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睡太久也不行:心梗風險增兩倍
有人說:早睡早起對身體好。也有人說:只要你自己沒有覺得哪裡不舒服,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一樣好。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是否存在一個最佳的入睡時間?
這幾年,有多項研究結果都表明,晚上10~11點入睡對心血管最好。這一結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22~23 點入睡
對心血管系統最好
2021年11月,英國牛津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病學會旗下的《歐洲心臟雜誌-數字健康(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 期刊發表了一篇題為《加速度計衍生的入睡時間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英國生物樣本庫隊列研究》的研究論文。
此研究共納入 88,026 名英國被試者,其中包括 51,214 名女性(58.2%)和 36,812 名男性(41.8%),平均年齡為 61.43 歲。研究人員通過腕帶加速度計收集了這些被試的睡眠開始時間和醒來時間的數據,還收集了關於年齡、性別、睡眠的規律程度、自我報告的睡眠時間類型、吸菸情況、身體質量指數 BMI、有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等一系列信息。
Advertisements
然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平均時長為 5.7 年的隨訪,發現有 3172 名(3.58%)被試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當中,有 43% 在凌晨及更晚睡,38% 在晚 11~12 點間睡,而僅有 15% 在晚 10~11 點間睡,4% 在晚 10 點前睡。
在排除了混雜因素後,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
入睡的時間點和心血管患病風險呈現「U」型關係。晚 10~11 點睡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小,太早太遲睡覺都會增加患病風險,凌晨(12 點)及更遲入睡患病風險最高。
Advertisements
與 22~22 點 59 分入睡的人相比:
22 點前入睡,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 24%;
23~23 點 59 分入睡,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 12%;
零點或更晚入睡,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 25%;
在針對性別做的進一步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女性與心血管風險增加的關聯性更強,但其中的原因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由於內分泌系統對晝夜節律紊亂的反應存在性別差異;此外,被試的年齡較大也是個混雜因素,因為絕經後女性的心血管風險本來就會增加,因此也有可能入睡時間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並無性別上的差異。
這是迄今為止有關睡眠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關係的研究中最深入的之一。
當然,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這項研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研究對象主要是白膚色人種,且社會經濟背景都相對比較好,參與者平均年齡較大、而絕經後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本來就會增加等,確實不能代表所有人群,也不能定論為因果關係。
圖/翻攝自 聯合報
每晚睡 6~9 小時
對心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