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了!老年人做運動「不是越多越好」:超過這時間反而傷身
清晨的公園裡,68歲的張大爺正滿頭大汗地晨跑,而坐在長椅上的李大爺卻連連擺手:「我這老胳膊老腿的,動不了啦。」這幕場景就像老年人的健康分水嶺,其實他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老年人做運動是必需的,即使是高齡身體虛弱的人也應當作力所能及的運動,但老年人運動不能逞強,並非越多越好,應當像煮粥一樣,掌握火候最關鍵。
Advertisements
這個火候主要包括4個方面,可以說是老年人制定運動計劃和方案的原則,確保運動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獲益。
NO1:「長壽密碼」藏在運動時間裡
最新研究顯示:老人每周運動150分鐘,大約每天20分鐘,就能讓過早死亡的風險直降30%,就像手機充電到80%有利於保護電池,這個運動量恰好是老年人「健康收益最大化」的臨界點。
NO2:運動強度「聊天法則」
實踐表明:中等強度的運動對機體各項代謝和功能都能起到積極的改善作用。中等強度運動有個簡單判斷標準,就是在做運動過程中能聊天但唱不了歌,就像你逛菜市場不能買到你拿不動,拎著兩袋菜快走,既能鍛煉身體又不至於透支。